壶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壶穴(Pothole),是急流中挟带砂砾石磨蚀河床而产生的圆形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涡流伴生,砾石便挖钻河床,河流中断层、岩性不同或是跌水的下方在水流的磨蚀作用下,往往形成很深的坑穴。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地貌学上称之为壶穴;壶穴由于造形特殊,素有「石面桶」之称。

壶穴的成因

别看壶穴形状坑坑疤疤,其貌不扬,它的形成可不容易。前师大教授章熙林认为壶穴形成的原因是多元的,即雨量、河流坡度、岩体损耗、节理、回春作用等多重因素。

壶穴又称“深潭”,“瓯穴”。山区河流中湍急水流挟带砾石,要构造破碎,岩性软弱处冲涮,旋磨形成的深穴,其上方为岩坎,是急流或瀑布所在。

pothole - a cave contain vertical or nearly vertical shafts.

pothole form in streams from the grinding action of stones as they swirl around in eddies.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