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泽七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深泽七郎(1914—1987),日本战后一代派作家。生于山梨县石和町的一个印刷业主家庭。山梨县是一个盛行民间传说的地方。深泽七郎自幼体弱多病,由于患角膜炎致使右眼失明。

1929年人县立日川中学。中学毕业后曾在东京药房、面包工厂、征兵保险会社等作职员。1939年他在东京举行吉他演奏会,是日本第一个使用尼龙弦吉他的演奏者。战争结束后,深泽七郎曾随同乐队参加巡回演出,艺名为桃原青二。1949年在日剧会堂长期演出,结识九尾长显,在丸尾的指导下开始写小说。

1956年11月在《中央公论》发表短篇小说《笛山小调考》,获新人文学奖。小说的独特风格,引起文坛的注目。被译成法、德、英、匈牙利、中文。小说发表的第二年,深泽七郎又为楢山小调填词谱曲。

此外著有《东北的神武们》(1957)、《摇晃的房屋》(1957)。1958年4月由中央公论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笛吹川》,作家以农民的视角和立场,描述了农民卷入战国乱世的战争而惨死的悲剧。

根据深泽七郎作品改编的电影

1960年11月由《中央公论》发表的小说《风流梦潭》得罪右翼势力,右翼少年制造了袭击该书出版社中央公论社社长岛中鹏二的家、导致二人死伤的事件,被迫到关西、北海道等处流浪,一时中断了写作。

其后又发表了《流浪手记》(1961)、《流转记》(1962)、《庶民列传》(1962)、《枕经》(1963)、《威胁者》(1963)。196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千秋乐》,回顾了作者在日剧会堂演出时代的体会。1968年大和书房出版了《深泽七郎选集》,1970年读卖新闻社出版了《深泽七郎杰作小说集》。

其中,深泽七郎的短篇小说《东北的神武们》曾先后被日本导演市川昆、木下惠介、今村昌平改编为电影,获得极大的反响,其中今村昌平于1983年拍摄的《楢山节考》更获得当年的戛纳电影金棕榈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