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李雷,1956年7月出生,文学学士。现为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语言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李雷教授从事中国古典诗词与留学生语言文化教学和研究工作20年。目前在研课题有:主持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基础类项目1项、市教委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近年来在《文学遗产》等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纳兰性德评传》(1995台湾知书房出版社出版;2003年《北京出版社》再版),《图说唐诗》、《图说宋词》 (2001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还参加多部学术著作的撰写,发表大量散文、报告文学、通讯等文学作品。2003年1月—3月赴法国南特大学进行对外汉语教学。2002年在担任《北京工大报》主编期间被评为北京工业大学师德标兵。
2.国家一级美术师 著名画家李雷

李雷(雨田),1952年出生,安徽省宿州市人。198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设计系。1996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课程班。现为淮北市国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兼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淮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曾参加第八、九、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八、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十七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第九次中国美协新人新作展览。其中,版画组画《钻井法凿井》获全国首届科普美展银奖;《古徽遗韵•青花系列》获《中国首届丝网版画精品展览》优秀奖;《走进老街•大红门系列Ⅱ》获《第十七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优秀奖;《民乐组画•笛声赋》获《安徽省版画新人新作展览》金奖;《古徽遗韵•青花系列》获“安徽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美展”银奖。作品及论文曾发表于《美术》、《国画家》、《中国艺术市场》、《美术报》、《淮北煤师院学报》等专业报刊;作品曾赴挪威、日本、韩国、法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展览或收藏。
艺术专题曾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乡音》栏目,安徽电视台《安徽人》栏目等台播映,曾出版发行《李雷版画选》、《中国当代艺术年度文献提名艺术家丛辑——李雷彩墨》等画集。
3.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李雷,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图像传输与处理,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数字视频通信。1989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无线电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同年进入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系电子物理与器件专业学习,于1992年获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1999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受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修,主要进行数字图像传输与处理,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数字视频通信的研究。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四川省及学校的各种奖励。主编了教材《集成电路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及《集成电路应用实验》(国防工业出版社)。过去的两年中发表了被EI全文检索的科研论文11篇,现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正承担一项欧盟项目,一项省级项目和一项学校学科建设项目。
4.南京邮电大学教授男,安徽砀山人,1958年6月生;博士,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
为南京邮电大学应用数学学术带头人,应用数学学术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数学会会员,中国模糊信息与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省数学会理事,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模糊系统与数学》杂志编委,并为多家学术刊物审稿人。1997年被评为省级青年学科带头人,2003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拔尖人才。曾任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评估省级专家组成员、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委员会省级专家组成员。
要从事智能信号处理和非线性科学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工作。在《科学通报》、《数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集值分析》(现代数学基础丛书84号)专著1本,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次,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省级重点科研项目6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出版教材和教学管理著作多部。
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2项,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院级科研项目1项。
研究方向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
(一)《数据挖掘技术与计算智能》 研究模式分类与识别中的各种计算智能技术,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以及体系结构;模糊逻辑,演化计算等智能算法及其实现技术;智能计算能力的计算机基础软件;新型智能计算方法的软件实现,智能计算方法的应用等。知识提取、Web挖掘技术, 以及数据挖掘中的现代智能技术。
(二)《信息获取、处理与识别》 结合现代信号处理手段,研究声音、图像等信息的获取、处理和识别新技术与方法,主要包括语音、图像等信息的高质量通信,静止、运动目标相关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声音、图像等信息的特征提取与识别等。
(三)《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仿真》 研究无线通信网络中物理层的新型编译码技术,调制解调技术,检测技术,空时编码与空时处理技术;研究ad hoc自组织网络、传感器网络、超宽带(UWB)网络等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和信号处理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信号处理的多包接收和盲处理技术,研究无线网络中的MAC层与物理层的联合优化的性能分析与协议设计及信息融合技术以及网络协议体系等。
应用数学专业
(一)《应用非线性分析与动力系统》 研究非线性分析与优化、动力系统、软计算和其它智能计算的理论和应用,特别是在现代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应用是本方向的研究特色。目前的研究主要以科研项目为核心,侧重在非线性理论、非线性优化、动力系统、软计算方法、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智能建模技术以及在移动通信、信息隐藏、盲信号处理、智能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二)《信息与通信信号处理》 以应用数学和信息理论为基础,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中信息处理与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编码理论、信息融合方法、信号的分析与设计、信号的接收和处理方法、多用户检测方法、小波分析,以及随机谐振(即SR)在信号处理,信息传输与信道容量计算中的应用等。
(三)《数值方法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研究常微分方程数值分析和偏微分方程数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如有限差分方法、有限元方法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数值方法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包括图象处理、信号处理、计算机仿真等。研究大规模科学工程计算中的理论与方法,包括线性与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特征值问题等。
(四)《信息安全》 主要研究信息安全的数学理论与技术,以及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包括信息加密理论与技术、信息隐藏技术、编码与密码学、计算机网间互连技术与安全、VPN、计算网络环境与安全、移动计算技术与安全、无线网络安全等,特别是基于身份标识的加密算法,以及在Ad Hoc和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等。
5.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男,1948年1月出生,浙江慈溪人,汉族。1982年1月浙江大学水电专业大学毕业。1985年7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大坝安全与管理研究所从事大坝安全、风险评价和管理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总工,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2003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先后主持和完成了数十个项目,在大坝安全评价、大坝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大坝安全监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目前,正在进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水利部重大项目、科技部公益性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重要项目的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重点项目《水利大型工程实时安全调度技术研究》。该项目通过工程安全监测、水情测报、闸门监控等技术手段,实现有关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结合计算分析,编制大型水利工程实时安全调度系统应用软件,对工程的安全情况和水库洪水调度方案做出实时评价。
2)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948”项目《水库风险评估和智能化大坝安全技术》。通过与澳大利亚专家合作,完成了“水库大坝风险评价技术”的研究,首次在我国引进了大坝风险的观念,并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探索了大坝风险评价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方法。
3)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重点项目《小型水库除险成套实用技术开发研究》。从小型水库的病险诊断技术入手,进行小型水库病险探测、检测和隐患检查技术、除险排序技术、降低风险综合优化技术的研究,综合考虑加固、降等或报废、各种非工程措施以及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等方式,以最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风险降低,目前正在实施。
4)2005年签署的中国和加拿大政府间第二期合作项目《大坝安全管理和风险分析培训》。该项目将推动中国大坝安全管理从工程安全向工程风险方向发展,逐步和世界接轨。
获奖成果包括:
1998年水利部水利科技重点项目《沟后面板坝溃决机理和溃决过程研究》,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水利部水利科技重点项目《水库土石坝安全的监测和评价研究》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海南松涛水库大坝安全评价》项目获江苏省工程咨询协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
2002年《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大坝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示范项目》获江苏省工程咨询协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
获得荣誉称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培养研究生:2002年以来,招收了硕士研究生六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三人。其中四位硕士研究生已经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风险分析在我国水库大坝上的应用》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奖。
编写科研报告:40多篇。
编写专著1部:《大坝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2006年5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近五年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
1)匡少涛、李雷,澳大利亚大坝风险评价的法规与实践,水利发展研究,2002年8期;
2)李雷,陆云秋,我国水库大坝安全与管理的实践和面临的挑战,中国水利,2003年11期
3)盛金保、谢晓华、李雷,株树桥水库大坝严重渗漏原因分析,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3年4期
4)张士辰,李雷,粗砂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概型分布,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4年3期
5)彭雪辉,李雷等,大坝风险分析及其在沙河集水库大坝的应用,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4年4期
6)李雷,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发展趋势与挑战,中国水利,2005年8期
7)王仁钟、李雷、盛金保,病险水库风险判别标准体系研究,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5年5期
8)李雷、蔡跃波,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与管理的新动态,大坝与安全,2005年6期
9)盛金保,李雷等,我国小型水库大坝安全问题探讨,中国水利,2006年2期
10)李雷、王仁钟、盛金保,溃坝后果严重程度评价模型研究,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1期
11)王仁钟、李雷、盛金保,水库大坝的社会与环境风险标准研究,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1期
12)葛从兵、李雷等,青山水库实时安全调度系统研制,大坝与安全,2006年2期
13)李雷、周克发,大坝溃决导致的生命损失估算方法研究现状,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年2期
14)葛从兵、李雷等,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库标准化探讨,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6年2期
15)李雷,陆云秋,我国水库大坝安全与管理的实践和面临的挑战,大坝管理国际研讨会,南京,2003年10月23~24日
16)盛金保,李雷,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及除险加固,全国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评价及病害治理技术交流会,武汉,2004.12
17)王仁钟、李雷等,基于风险评价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排序实用方法研究,全国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评价及病害治理技术交流会,武汉,2004.12
18)盛金保,李雷等,水库实时安全调度技术研究,大坝安全与堤防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2005年11月1~3日
19)王昭升、盛金保、李雷,中国大坝风险管理模式研究,大坝安全与堤防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2005年11月1~3日
20)李雷,李君纯、盛金保,面板坝排水反滤的经验和教训,大坝安全与堤防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2005年11月1~3日
21)李雷、盛金保、王仁钟,Risk Assessment in China,第22届国际大坝会议,巴塞罗那,2006年6月14~23
6.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副所长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副所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太原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商标代理人,专利代理人。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会员,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会员。
执业领域
机械领域的专利申请,专利无效,专利许可、转让,专利诉讼;商标申请,商标争议;著作权登记;知识产权海关备案。
专业经验
从事知识产权工作多年,代理大量专利、商标案件,精于专利战略, 熟知专利、商标、版权及相关知识产权知识,曾为多家国内知名公司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方案,与多家大型企业及著名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多次参加大型交流会议并受邀为企业做讲座。2004年受邀为北京广播电台做知识产权讲座,参加讲座的有北京广播电台领导、法务人员等30余人,就目前传媒如何进行知识产权策划、保护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2004年5月,受邀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举办知识产权讲座做了题为“国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方向”的演讲。
7.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2001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博士,曾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医学基础训练,2000年至2004年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工作,曾在美国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访问研修,专注于血管疾病的诊疗,尤其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静脉系统疾病和大血管介入诊疗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参与心血管外科手术近千例,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
8.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男,1955年生,四川西充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化学专业,曾任攀枝花矿务局第三中副校长、校长兼支部书记等职。现任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管理学教授,同时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四川省川北片区高校后勤管理协会理事。
9.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研究员男,1984年生,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南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曾于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接受联合培养,主攻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方向。现任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研究员,专注于中国新能源产业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质子交换膜方向
李雷,尚玉明,谢晓峰,等.微孔聚四氟乙烯增强复合质子交换膜研究[J].化学进展,2009,21(7/8):1611-1618.
李雷,尚玉明,冯少广,等.交联型SPEEK/SiO2杂化质子交换膜[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李雷,蒋金芝,尚玉明,等.基于微孔聚四氟乙烯的复合质子交换膜[J].化工进展,2009,28(8):1395-1399.
冯少广,尚玉明,谢晓峰,李雷,徐景明.原位聚合酸碱共混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9(9):125-128.
李雷,谢晓峰,尚玉明,等.自增湿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新能源与能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 2008.
李雷,尚玉明,王迎姿,等.新型有机-无机交联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 2009.
新能源方向
1.《钒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2.《砷化镓太阳能光伏电池发展现状分析》
3.《中国洁净煤技术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5.《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现状简析》
6.《光伏产业问题凸显,过剩之下如何突围》
7.《新能源商会应对光伏业反倾销调查之几点意见》
8.《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占领新一轮产业革命战略制高点》
9.多晶硅产能过剩”问题之迷雾破除

10.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影视中心主任
李雷,江西进贤人,1975年12月生,中共党员,现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影视中心主任,公共管理硕士,讲师。
曾任《中国企业报》江西记者站记者、中国教育电视台江西记者站记者、江西教育电视台记者,被江西省委宣传部聘为“江西省新闻工作社会监督员”。现兼任新华社特邀评论员、《职业与教育》杂志特邀记者、江西教育电视台通讯员。公开发表文字300多万字,新闻作品获“全国教育电视新闻奖”等国家级新闻奖13篇(次),获“江西五四新闻奖”、“江西教育新闻奖”等省级新闻奖30多篇(次)。论文曾获《中国教育报〉第二届全国教师美文二等奖和全国高校校报好论文二等奖。
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双师型”年轻教师,先后被评为 “全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省三下乡先进个人”、全省教育电视“优秀通讯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十佳青年”等,承担了该校多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技术课,深受同学喜爱。
他主持的“春雨网”为“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示范网”,近4年获省级以上奖励9次,2008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009年又被授予江西省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