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国议会联盟(简称“议联”,Inter-Parliamentary Union -- IPU)原名为“促进国际仲裁各国议会会议”,由英国下议院议员威廉·兰德尔·克里默和法国国民议会议员弗雷德里克·帕西联名发起成立,并于1889年6月29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一届大会,来自3大洲9个国家的96名议员参加了会议。1894年通过章程,并设常设秘书处。1899年,在第9届大会上改名为“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1922年改为现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议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一个由议员参加的协会发展为由各国议会参加的国际组织,成为世界上不同政治制度国家立法机构之间进行对话和开展议会外交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议会组织。
主席:塞尔希奥·派斯·贝尔杜戈(智利)(2002.9当选,任期三年)
President: Sergio Páez Verdugo
秘书长:安德斯·约翰松(瑞典)(1998.7当选,2001年再次当选,任期四年)
Secretary General:Anders B. Johnsson
议联章程规定,议联是由各主权国家议会组成议员团参加的国际议会组织,作为各国议员之间对话的中心,致力于促进和平、保护人权、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和推动代议制机制的发展。议联赞同联合国的目标,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努力。1996年议联与联合国缔结了合作协议,进一步密切了与联合国的合作,并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合作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议联还与具有共同信念的地区性议会组织以及国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进行合作。
多年来,议联以各种方式在维护和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权和妇女儿童权利、加强代议制机构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近年来,议联大会作为各国议会和议员进行交流的重要讲坛,讨论了很多重大国际问题,并以决议等形式表达议联的声音,为国际社会所关注。议联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代表性最广泛、最富影响的国际议会组织。
议联设有大会、理事会、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及各国议会秘书长协会。议联大会由各议员团派代表团参加,讨论有关重大国际问题并通过相应决议。原每年召开一届大会,1984年起改为每年两届,分别在春秋两季召开。大会由委员会协助其工作。理事会是议联的决策机构。执行委员会是议联的行政领导机构,由15人组成。秘书处是议联的常设办事机构。议联总部设在日内瓦。截至2005年9月,议联共有141个成员和7个联系成员(欧洲议会、安第斯议会、中美洲议会、欧洲委员会议会、拉美议会、西非经济共同体议会、东非立法议会)。
议联96届大会于1996年9月在北京举行
1983年12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加入各国议会联盟的决定。1984年4月2日,议联理事会通过决议,接纳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为议联成员。此后,中国人大代表团出席了议联第71届及以后的各届大会及一些专题会议。第1996年9月16日至21日,议联第96届大会在北京举行。2003年10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第109届大会上,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聪敏当选为议联执委会委员。2005年4月3日至8日,议联第112届大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
议联出版物有《各国议会联盟公报》(季刊)、《世界议会》、《各国议会选举与发展编年史》、《各国议会联盟大会纪要》(会刊)和《世界议会名录》,上述刊物均为英法文。
2005年9月,第二届世界议长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议会组织的议会领导人与会,吴邦国委员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 世界议长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