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1922~ )
语言学家。原名王鋆,字少恭,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民进会员。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中山大学文学院研究所及语言学系,1950年至1984年曾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民族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任少数民族语言所的所务秘书和民族所副所务秘书,华中理工学院中国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79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语言研究室主任,创建《民族语文》杂志,任副主编。同年5月,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成立,被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次年,中国语言学会成立,被选为理事、学术委员,《中国语言学报》编委,后被选为常务理事。为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员,198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博士生导师。1984—1990年先后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字改革》《语文建设》主编,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语言学科规划小组成员,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二分会主任委员,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第46委员会(ISO/TC46)历届在各国召开的各种文字罗马字母转写(或译写)国际标准的工作组专业研讨会和大会讨论,1990年以后任国家语委委员、科研领导小组组长、顾问。还曾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会长,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顾问,中文信息学会理事和中国地名委员会、全国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学会、北京市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会、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等多种学会和《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等多种语言学术书刊的顾问,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及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金评委会评议员,是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分科副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获中国社科院1979—1991年优秀成果奖)副主编,《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澳两国科学院合作,先后获中国社科院及国家图书荣誉奖)中方主编之一,《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当代中国丛书”之一,本丛书获国家图书荣誉奖)主编,《语文现代化论丛》主编,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大课题《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顾问,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他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壮侗语族诸语言)和普通语音学、音系学、应用语言学、语言规划的研究,有著作、论文多种。1950年写的《参加中央西北访问团调查新疆兄弟民族语言的工作报告》(《科学通报》第2卷第3期)是他开始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标志。在普通语音学研究方面,他和罗常培合著的《普通语音学纲要》先以田恭的《语音学常识》的名义在《中国语文》上从1954年1 月到1955年5月连载了14期,后汇集成书,先后于1957年和1980年由科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结合我国语言实际来讲解语音学和音系学的一般原理和应用,在普及现代语音学和音系学知识及丰富普通语言学的内容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语音学研究与教学的一本重要的参考书,被列入《商务印书馆文库》。另有《语音的社会基础》(合作,《中国语文》1956年第6期)、《语音的区别特征和生成音系学》(1980年)等论文。在对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和研究方面,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足迹所至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做了大量的调研与指导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领导并参与调查、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语方言,为壮族设计、制订拼音文字方案;指导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黎语的调查与研究及黎语文字方案的设计工作;指导贵州省侗语的调查与研究工作,集体编写《侗语方言调查报告》,著有《侗族的语言情况和文字问题》;调查、研究仫佬语、毛难语,填补了壮侗语族这两种语言的空白;担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壮侗语族8册简志的编委会副主任,并著有《仫佬语简志》(合作)。此外,他还著有《壮语及壮汉人民怎样互学语言》(合作,民族出版社,1979年)、《壮语概况》(署名壮语小组,《中国语文》1959年第10、11期)、《壮语中的汉语借词》(署名壮语小组,《中国语文》1962年第6期)等论文。在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方面,他关注较多的是民族语文工作中的一些重要的宏观的问题,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及民族语言的发展趋向和民族杂居区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问题也多有涉及。著有《关于划分黎语方言和创制黎文的意见》(合作,1957年,海南黎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大会报告)、《关于侗语方言的划分和创立侗文问题》(1957年,侗族语文问题科学讨论会预备会议报告)、《少数民族人员应该按照什么地方的语音来学习汉语》(《民族团结》1958年第8期)、《侗族的语言情况和文字问题》(1959年)、《壮文创制和修订中的若干问题》(1982年)、《壮文工作漫话》(《中国民族语言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壮文创制30年的回顾》(《民族文化研究》第2辑,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等一系列论文,对语言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如语言与民族的关系、语言与方言的区分、汉语与民族语的历史比较研究问题及我国语言的系属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方面,他结合民族语文的研究对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汉语的规范化等给以关注,并著有《语言中的并存并用和规范化问题》(《中国语文》1962年第2期)、《少数民族文字中借词的标音标准和标调问题》(合作,《中国语文》1959年第5期)、《汉语拼音方案和少数民族语文工作》(《光明日报》1963年12月25日,《文字改革》1964年第1期)、《民族语文研究工作中的几个迫切问题》(《民族语文》1979年第3期)、《语言的发展和语言的规范化》(《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4期)、《民族文字工作中的若干问题》(《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情况》(收入《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商务印书馆,1980年)、《汉语拼音方案与少数民族文字》(《文字改革》1983年第3期,《新华文摘》1983年第5期)、《民族语言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语文》1983年第3期,《新华文摘》1983年第9期)、《谈谈学习和研究语言的问题》(《青海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3年第3期)、《推广普通话和贯彻落实民族语文政策》(《贵州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新时期的语文工作和少数民族语文政策》(《贵州民族研究》《云南民族语文》1987年第2期)、《我国语言的功能分类和语言政策》(《语文研究》1988年第2期)、《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问题》(《汉语学习》1990年第5期)等论文。在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方面,著有《对汉字改革问题的几点体会》(《中国语文》1954年第5期)、《音系学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语言调查研究讲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文字改革与新技术革命》(《文字改革》1984年第5期)、《新时期与推广普通话》(《文字改革》1985年第2期)、《推广普通话的战略要求和测试标准》(湖北《普通话》1986年第4期)、《新时期的语文工作与推广普通话》(上海《汉语拼音小报》,1986年6月20日)、《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合作,《语文建设》1986年第1期)、《汉语拼音的扩大使用范围和完善化》(《语文建设》1987年第5期)、《语文现代化与双语双文制》(《美国汉语教师联合会会刊》[英文]第31卷第3期,1996年;《语文现代化论丛》第3辑,1997年)、《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合作,《语文建设》1995年第9期)等。他还给多种语言学著作写过序文或评介,如《介绍〈广东人学习汉语法〉》(《中国语文》1952年第2期)、佟乐泉、张一清《“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研究》序(语文出版社,1992年)、陈保亚《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序(语文出版社,1996年)、《罗常培文集》序(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黄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活力研究》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许嘉璐、陈章太主编《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丛书》简介(《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第4期)、《张清常文集》序(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等。此外,他特别重视少数民族和各地汉族基础教育中语文素质的提高的问题,为此,他不顾年届古稀,先后到广西、广东、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辽宁、黑龙江等地,亲赴实验基地进行调查测试,召开座谈,具体指导,并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验教学等撰写了多篇论文。
王均(1982——),小小IT民工,比较瘦弱,性格内向。
王均(1964——),浙江宁波宁海人,北京大学博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2008年挂职甘肃省陇南市市长助理。从事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从事行政管理与科技项目管理工作。
王均(1919~1973) 原名王宗仁。商河人。1932年至1938年5月在家乡读书。1938年6月,参加中共领导的河北平绥支队,历任战士、班长。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调任冀鲁边区军政学校文书,后改任支部书记、总支委员。1939年5月受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的派遣回商河开辟工作。先后任中共商河县委组织部长、副书记、书记。1940年7月任商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l942年5月后,任中共冀鲁边区三地委宣传部长、靖远县委书记、沧县县委书记、渤海纵队十九团政治委员等职。建国后,任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组织部长、区委第一书记。1973年1月9日病逝。
王均,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71年出生于湖北。1998年于武汉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卓仁禧院士。先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新加坡生命医学中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从事研究工作。2004年12月,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
·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 蛋白质和核酸的高分子传递体系;
· 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
· 聚磷酸酯高分子生物材料的合成方法学及性能评价;
· 生物可降解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细胞转运调节和机制;
· 可注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水凝胶的制备及生物医用;
· 药物控制释放及靶向输送载体的构建及生物学功效;
· RNA干扰及siRNA药物靶向输送及关键技术;
· 癌症基因治疗新型传输载体、细胞转运机制及功效;
· 组织工程“人工骨”支架材料及组织工程新方法。
2001 Controlled Release Society-Capsugel Award on Innovative Aspects of Gastrointestinal Drug Absorption and Delivery, Controlled Release Society
1. Xiao CS, Wang YC, Du JZ, Chen XS, Wang J*,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2-Ethoxy-2-oxo-1,3,2-dioxaphospholane Polymerization Initiated by Stannous Octoate, MACROMOLECULES 2006, in press
2. Du JZ, Chen DP, Wang YC, Xiao CS, Lu YJ, Wang J*, Zhang GZ, Synthesis and Micellization of Amphiphilic Brush-Coil Block Copolymer Based on Poly(ε-caprolactone) and PEGylated Polyphosphoester, BIOMACROMOLECULES 2006, 7(6): 1898-1963
3. Chen DP, Wang J*,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lock copolymer of polyphosphoester and poly(epsilon-caprolactone), MACROMOLECULES 2006, 39 (2): 473-475
4. Li Q, Wang J, Shahani S, Sun DDN, Sharma B, Elisseeff JH, Leong KW, Biodegradable and photocrosslinkable polyphosphoester hydrogel, BIOMATERIALS 2006, 27 (7): 1027-1034
5. Zou JH, Shi WF, Wang J, Jun B, Encapsulation and controlled release of a hydrophobic drug using a novel nanoparticle-forming hyperbranched polyester, MACROMOLECULAR BIOSCIENCE 2005, 5 (7): 662-668
6. Zhang PC, Wang J, Leong KW, Mao HQ, Ternary complexes comprising polyphosphoramidate gene carrier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harge groups improv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BIOMACROMOLECULES 2005, 6 (1): 54-60
7. Wan ACA, Mao HQ, Wang S, Phua SH, Lee GP, Pan JS, Lu S, Wang J, Leong KW, Poly(phosphoester) ionomers as tissue-engineering scaffolds,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B-APPLIED BIOMATERIALS 2004, 70B (1): 91-102
8. Wang J, Lee IL, Lim WS, Chia SM, Yu H, Leong KW, Mao HQ, Evaluation of collagen and methylated collagen as gene carri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04, 279 (1-2): 115-126
9. Wang J, Gao SJ, Zhang PC, Wang S, Mao MQ, Leong KW, Polyphosphoramidate gene carriers: effect of charge group on gene transfer efficiency, GENE THERAPY 2004, 11 (12): 1001-1010
10. Huang SW, Wang J, Zhang PC, Mao HQ, Zhuo RX, Leong KW, Water-soluble and nonionic polyphosphoester: Synthesis, degradation, biocompatibility and enhancement of gene expression in mouse muscle, BIOMACROMOLECULES 2004, 5 (2): 306-311
11. Wang J, Sun DDN, Shin-ya Y, Leong KW, Stimuli-responsive hydrogel based on poly(propylene phosphate), MACROMOLECULES 2004, 37 (2): 670-672
12. Li Q, Williams CG, Sun DDN, Wang J, Leong K, Elisseeff JH, Photocrosslinkable polysaccharides based on chondroitin sulfate,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2004, 68A (1): 28-33
13. Li Y, Wang J, Lee CGL, Wang CY, Gao SJ, Tang GP, Ma YX, Yu H, Mao HQ, Leong KW, Wang S, CNS gene transfer mediated by a novel controlled release system based on DNA complexes of degradable polycation PPE-EA: a comparison with polyethylenimine/DNA complexes, GENE THERAPY 2004, 11 (1): 109-114
14. Lu HF, Lim WS, Wang J, Tang ZQ, Zhang PC, Leong KW, Chia SM, Yu H, Mao HQ, Galactosylated PVDF membrane promotes hepatocyte attachment and functional maintenance, BIOMATERIALS 2003, 24 (27): 4893-4903
15. Wang J, Huang SW, Zhang PC, Mao HQ, Leong KW, Effect of side-chain structures on gene transfer efficiency of biodegradable cationic polyphosphoes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03, 265 (1-2): 75-84
16. Fang N, Wang J, Mao HQ, Leong KW, Chan V, BHEM-Chol/DOPE liposome induced perturbation of phospholipid bilayer, 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 2003, 29 (4): 233-245
17. Zhao Z, Wang J, Mao HQ, Leong KW, Polyphosphoesters in drug and gene delivery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2003, 55 (4): 483-499
18. Wang J, Zhang PC, Lu HF, Ma N, Wang S, Mao HQ, Leong KW, New polyphosphoramidate with a spermidine side chain as a gene carrier,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02, 83 (1): 157-168
19. Wang J, Zhang PC, Mao HQ, Leong KW, Enhanced gene expression in mouse muscle by sustained release of plasmid DNA using PPE-EA as a carrier, GENE THERAPY 2002, 9 (18): 1254-1261
20. Wang J, Mao HQ, Leong KW, A novel biodegradable gene carrier based on polyphosphoeste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1, 123 (38): 9480-9481
王均:学生,在上海市松江区二中初级中学念书,谢谢!他同桌是方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