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释义]

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在汉语里,词序是一种主要语法手段。词序的变动能使整个句子或词组具有不同的意义。

语法学术语。也称“语序”。指语言里词语组合的次序。因为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词形变化,所以,对于文句中每个词的语法功能、它所显示出来的词义以及整个文句的含意,词序都有一定的、甚至是很重要的决定意义。

汉语的词序一般是固定的,在通常情况下,其规律是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定语、状语在其所修饰的词语之前;补语在其所补充的词语之后。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自古至今,词序也有一定的变化。

如在先秦两汉时期,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之前,如:“卿欲何言?”(《赤壁之战》)“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教战守策》)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也置于动词之前,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侍坐》)宾语用代词“是”、“之”复指,则复指成分与宾语一起置于动词之前,如“夫子之谓也。”(《孟子·梁惠王上》)“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中占以后,这种语言现象逐渐消失,宾语一般都放在动词之后了。

另一种情况是,为了突出强调句中的某一成分,临时改变了汉语的正常词序,而将本应放在后面的成分前置,如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种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存在。例:“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多迷人啊! 长安街的夜景。”

汉语的词序是说汉语的人约定俗成的,它既反映了一定的逻辑事理,又反映了一定的语言习惯。词序问题是汉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受着逻辑事理和语言习惯的制约,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另一方面,从局部看来,强制性之中又有一定的选择性。在学习和使用汉语时,要特别注意到词序的这些特点。

[举例]

“不完全懂”和“完全不懂”

“我看他”和“他看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