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驳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什么是白驳风-白驳风的常识知识

白驳风又称白瘢风,白驳风的提法更多的是在中医中,它是一种原发性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色素脱失症。是由于皮肤局部色素障碍,皮肤和毛囊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系统的功能减退,使表皮明显缺少黑色素细胞,致使皮肤色素脱失而致。

白驳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皮肤病,发病率为1%~2%。肤色越深,发病率越高。男女发病情况相当,好发于青少年,约一半以上的病人在20岁以前发病。近年来,白癜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在提前。

白驳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发病率估计在1%左右。一般肤色浅的人发病率较低,肤色较深的人发病率较高。我国目前只有部分地区的材料,患病率为0.09~2.70%。

本病诊断不难,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即可诊断,但需要和下列疾病鉴别。

1.贫血痣:为一限局性色素减退斑,一般单侧分布或局限在某一部位,出生后或不久即发生,以后本身很少再继续扩大;色泽为色素减退而不是色素脱失;用力摩擦,局部不发红,而周围正常皮肤发红;用玻片压诊后皮损边缘更模糊不清。

2.斑驳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白癜风不同点在于:有明确家族史,皮损出生时即有,最常见于额部,合并有白发,白斑常呈三角形或菱形,胸、腹、四肢近端亦可发疹,白斑中常有点状正常色素岛,部分病人还可合并有其他发育异常。

因皮肤上出现白色斑片,故名。又称「白瘢风」。由于风邪袭表,腠理 不密,气血失和而发。多见于青壮年,亦见于儿童及老人。可发于任何部位,症见大小不等之乳白色斑块,与正常皮色分界明显,周围皮色较 深,斑内白发变白,部份白斑中央有褐色斑疹或淡红色丘疹,无痒痛感 ,经过缓慢,常经久不退。

【白驳风的诊断】白驳风又称白癜风,本病的突出表现就是局部皮肤变白。皮肤变白在临床上称为"色素减退"。有色素减退症状的疾病很多,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自幼发病。表现为全身皮肤变白,毛发白色或淡黄色,眼睛亦缺乏色素,并畏光。

(2)贫血痣:亦为自幼发病,好发于面、颈、躯干或者其他部位。边缘无色素加深现象。拍击摩擦局部,淡色斑本身不发红,而周围皮肤发红。

(3)白色糠疹: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在面部,也见于颈部、上臂和肩部。表现为片状白斑,边缘不太清楚,斑的表面有灰白糠状鳞屑,轻度瘙痒。

血液分析:国内有报告215例病人检查周围血象结果:40例(18.6%) 病人白细胞减少(<4000/mm3) 、23例(10.7%)病人血红蛋白降低(<10g/100ml)、93例(43.3%)病人血小板减少(<10万/mm3),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实验室检查的免疫异常:已发现白癜风病人血清中存在着多种自抗体,包括抗甲状腺球蛋白、抗甲状腺微粒体、抗胃壁细胞、抗肾上腺、抗平滑肌、抗心肌、抗胰岛细胞、抗血小板、抗核抗体等。

阳性率从8.2%~50%不等。 白癜风病人血清中抗黑色素细胞表面蛋白抗体的发现,对本病有重要意义,但用正常皮肤作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阳性率低,采用培养的黑素细胞作为底物,用改良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或免疫荧光补体结合法、免疫沉淀法、免疫印迹法、阳性率大为提高,可达50%~80%左右。

【白驳风的治疗】在中医中,白驳风的分类众多,在众多的中药中,较有效的是白癜扶正散,临床烟酒375例,治愈301例,无效35例,其余39例未跟踪,治愈率80.2%

【白驳风的危害】

白驳风(又名白癜风)虽不疼不痒,但此病发无定处,如果发展到暴露部位,会影响自身形象美观,甚至影响患者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些患者得病后羞于见人,性格逐渐变得孤僻,给精神上带来巨大的痛苦,更有甚者走上了轻生之路。较重的患者会伴有毛发变白。

中医辩证白驳风

中医称白癜风叫“白癜”或“白驳风”,又因其发病“居无定处”,具有风邪特点,风行到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发白,故称“白癜风”。其发病因索是机体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内因为肝脾肾虚.多由肝血虚、肾阳虚、肾气不足,致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和,在此基础上湿热风邪乘虚而入,客入肌肤,闭阻经络血脉,皮肤毛发失养致黑色素脱失而成白斑。本病常见,各种族部可患,该病为局部色素脱失,影响美容,易诊而难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