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罗兰防空导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罗兰”导弹是法、德联合研制的近程防空导弹系统。1964 年开始研制,1977 年法国陆军开始装备Ⅰ型,1978 年前联邦德国开始装备Ⅱ型,全系统由欧洲导弹公司负责生产。1975 年美国开始仿制2型导弹系统。主要用于野战防空,掩护行进间的机械化、装甲部队,也用于掩护前沿和后方的重要设施。打击的典型目标是航速小于1.28 马赫,距离在500 ~ 6300 米之间的低空或超低空飞机和直升机。

性能特点:

①机动性好,适应性强,使用履带车辆底盘。

②反应时间短,仅为 6 ~ 8 秒。

③战斗部威力大。内装 60 个小型空心装药,起爆时射出 60 股金属射流,汽化目标材料,并引起二次爆炸。

④通用性能好,便于维修和改装。

主要改型:

Ⅰ型为晴天型,Ⅱ、Ⅲ型为全天候型。

基本数据:

弹长 2.4 米

弹径 0.163 米

弹重 63千克(Ⅰ型);71千克(Ⅱ型)

射程 500 ~ 6300 米

射高 15 ~ 5500 米

战斗部重 6.5 千克 , 炸药 3.5 千克

杀伤半径 6 米

反应时间 6-8 秒(雷达跟踪);10秒(光学跟踪)

飞行速度 1.7 马赫

杀伤概率 50 ~ 80%

制导方式 雷达式光学跟踪、无线电指令制导

机动方式 自行

发射方式 双联倾斜

作战应用:

1982 年马岛战争中,罗兰导弹是阿军岛上防空作战的重要力量,发射8枚,6枚命中目标,占英军损失 11 架飞机的一半以上。

海湾战争中,法国和伊拉克均部署了罗兰导弹。

识别特征:

①采用履带式底盘,导弹发射筒布局明显,对称于控制设备两侧配置,各 2 枚,2 枚弹斜向上下配置,上边一枚压在下边一枚的肩上。

②弹体圆柱形,弹头为圆锥形,弹体中部有一组 4 片控制翼面,较大,弹体头部有4片小型翼面,位置靠前,面积较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