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北极黄河站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2004年7月28日成立。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它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是我国继南极长城、中山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 中国也成为第八个国家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
取名黄河站的站名,按照站名征集方案,在网络投票的近3000个有效票中筛选了30个候选站名,加上备选说明,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提交中国极地考察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约20名委员分别进行排序的结果表明:“中国北极黄河站”排名第一。最后,国家海洋局确定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站名为“中国北极黄河站”。第一个提出“黄河站”名称的人是江苏启东的陈文华,共有39人次建议站名为“黄河站”。
选址北极黄河站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北极科学考察主要针对北极这一特殊区域开展,这就在国际法方面涉及了周边国家的相关法律和通行的国际法,其中最重要的相关法律就是《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即《斯瓦尔巴条约》)。
于1925年8月14日生效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规定,缔约国在“承认挪威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拥有完全主权”的前提下,可以享有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地域及其领水内的捕鱼、狩猎权,开展海洋、工业、矿业、商业活动的权利和在一定条件下开展科学调查活动的权利。
所以尽管北极所有陆地分属8个环北极国家,但中国作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缔约国,完全拥有条约中规定的包括科学考察在内的相应权利,这使中国在该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具有了法律依据。新奥尔松是北极科考的热土,目前,与黄河站为邻的有挪威、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科考站。黄河站落成后,是北极地区的第8座国家级科学考察站。
站房中国北极站所“驻扎”的站房,是一座斜坡顶的二层独栋小楼,与其它7个国家科考站的距离都不远。这座小楼建于上世纪40年代,是混凝土结构,非常坚固,它原为挪威王湾公司的宿舍楼,中国方面向王湾公司租用了这座楼房,并签订改造合同。2003年9月改造工程完成后至正式落成,这个科考站一直处于试运行状态。 中国北极站的二层小楼,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实验室、办公室、阅览休息室、宿舍、储藏室一应俱全。在小楼的顶部有五个小“阁楼”,那是北极科学考察中重要的设施——光学观测平台。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科考
中国北极科考站的建立,为我国在北极地区创造了一个永久性的科研平台,这为解开空间物理、空间环境探测等众多学科的谜团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北极建站后,中国科学家还将建立中国北极卫星常年观测站。
在同一条地球磁力线的南北两端,同时进行极光的观测、对比,是各国科学家探寻地球外层空间诸多奥秘的一个途径。由于南极中山站和北极站基本在磁纬75度上,在南极中山站和即将建成的中国北极科考站,中国科学家将可以在南、北两极对极光进行同步追踪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