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抵戏又称百戏,百戏包括的项目有:1、杂技---寻橦(tong二声)、跳丸、走索、冲狭 。2、幻术----吞刀、吐火、易牛马头 。3、武打----棍舞、刀舞、剑舞、对打 。4、假型舞蹈 -----凤舞、鱼舞、龙舞。 5、舞蹈-----巾舞、鞞(bing三声)舞 、铎舞、革兆(tiao二声)舞、长袖舞、盘古舞、巴渝舞、建鼓舞、双人对舞。6、歌舞戏----东海黄公,总会仙倡(chang一声)。
秦汉时代,民间俗舞有了显著的发展。秦代已经有了乐府,秦二世曾在甘泉宫“作角抵俳优之观”。
汉武帝时,扩大了乐府,收集巷陌歌谣,记录了吴、楚、燕、代、齐郑各地诗歌314篇,推动乐舞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又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和各民族的艺术汇合。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还演出大角抵招待外国宾客。角抵年年曾变,内容日趋丰富,因而又成为百戏。
表现人与兽斗是角抵戏的典型套路。
角抵戏《东海黄公》演的是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末年,一个能施法术的黄公到东海去降服白虎,可惜法术失灵,自己被虎所杀的故事。表演中有人虎相斗、人被虎杀的固定情节。表演中的两个人,都有与扮演对象相适应的装扮,黄公头裹红绸,身佩赤金刀,白虎是人装成的虎形。
《东海黄公》这个故事在表演中人物、情节、冲突、结局,都是排定了的,这显然已不属于两两相角、以力的强弱裁定胜负的角抵竞技,而是衍化为表演既定的故事内容的戏剧表演。难怪有戏剧史家把《东海黄公》视为中国戏曲的雏型,把百戏集演视为孕育中国戏曲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