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门窗软件是根据门窗企业工程招投标、窗形制作、计算下料、优化材料、成本控制等工艺生产过程而诞生的,给门窗制作加工者担供一种快速运算的工具。
用途:
①工程投标阶段
帮助企业经营者,快速、准确地完成工程报价和标书制作;
②洞口实测阶段
对技术人员实地测量的洞口尺寸,按照指定的误差范围,对相近的洞口尺寸进行归集和汇总,并可自动合并洞口位置信息;
③材料采购阶段
在材料优化的基础上,自动生成型材、五金配件、玻璃采购明细表,最大限度地节省材料成本和材料采购成本;
④下料尺寸计算阶段
以软件内置近二十万条准确无误的各类窗型的型材、五金、玻璃计算公式为保障,可快速准确地生成门窗生产作业(下料)表和成本报表;
⑤型材、玻璃排料阶段
以最先进的组合优化理论为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型材料头和玻璃边角余料;
⑥门窗风压校核
可以根据工程要求和窗型特点,对建筑外窗的安全性进行校核,并出具详实的校核报告;
⑦门窗样图绘制
根据工程的窗型设计要求,按照指定的比例,实现工程样图的自动绘制和输出;
⑧竣工结算阶段
根据工程要求,自动完成门窗工程结算报表。
门窗软件的发展,经历了“自定义公式”、 “自动生成公式”、“无公式化” 三个发展阶段,现在别介绍一下处在这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定义公式阶段
即:在使用门窗软件前,由用户根据自己所用型材和以前下料的经验值,输入下料公式,如:推拉扇高度下料公式为:h-38、w/2+5等。这各方式需要用户事先把所有可能用到的型材系列,对应于所有窗型的下料公式全都加入。假设用户常用三个厂家的型材,每个型材厂家有六个系列,假设每个系列平均有20个窗型,每个窗型平均有15条公式(型材、五金、玻璃),这就需要用户一次性加入3*6*20*15=5400条公式,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所以,“自定义公式法”只适用于所用型材较单一,所用窗型较少的情况下,很显然,它与当前门窗行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不适合了。
第二阶段:自动生成公式阶段
即:由软件公司提供一套“公式模板”,用户根据所用型材的特点生成的各窗型的下料公式,并经过核实确定后再使用的一种公式设计思路。这种方法有其先进性的一面,但它仍存在如下缺点:(1)公式模板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从而导致生成的公式可靠性较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软件公司可以保证生成的公式未经验证即可拿来使用。所以,用户在生成公式时,一方面要修改“公式模板”,一方面又要验证生成的公式,苦不堪言。(2)当制作工艺或所用五金件发生变化时,无法对生成的公式进行批量修改,只能由用户对生成的公式逐条修改,仿佛又回到了自定义公式阶段。
第三阶段:无公式化阶段
即:由软件公司提供所有门窗的通用公式,并通过严格测试和验证,保证公式本身的正确性,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放心大胆的“拿来即用”。用户使用该类软件时,只需按照软件的要求,输入相应的参数即可。其特点如下:(1)新增的型材快。在输入一种新的型村系列时,用户只需要输入相应的参数,不需要用户为每一个窗型确定公式(2)灵活性大。当门窗制作工艺或五金件发生变化时,不需要用户修改公式,只需修改相应的参数值即可(如:推拉窗滑轨发生变化时,用户只需修改所用滑轨的高度即可)。(3)公式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高。一方面,公式经过软件公司的严格测试和验证,另一方面,它不允许用户随意修改公式,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为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