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气工程学院,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电气系,2004年更名为电气工程学院。学院拥有机器人研究所、机电一体化研究所、检测技术研究所、自动化技术研究所和智能控制与微系统研究室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学院承担硕士研究生、 本科生教学,开设的专业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个硕士点专业、自动化(设有自动化与过程控制、数控技术、测控技术、智能控制四个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有电力系统与自动化、工业 电气与控制两个方向)2个本科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应用2个专科专业。
学院已形成智能控制、自动化、测控技术、数控技术等优势学科研究方向,近年来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5项,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厅局级项目15项,完成横向课题5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201万元、横向科研经费到款64.5 万元。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7篇、核心期刊42篇。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
学院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质量人才近5000名,学院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毕业生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强,长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很多毕业生都成为重要岗位的科研、技术骨干和高层管理者。
电气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教授、副高级职称人员20人,讲师26人,博士、在读博士17人,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4%,教师中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硕士生导师8人。目前在校学生总人数881人。学院设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点和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学院已形成智能控制、工业过程控制、测控技术等优势研究方向。
近三年来承担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级星火计划、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达103项;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171篇,被SCI、EI、ISTP收录34篇;科研成果及鉴定40项,其中863项目验收2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地厅级一等奖2项。
学校先后投资964.54万元,购置设备1293台套,建设22个实验室。其中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包括电路实验室、电机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单片机与微机原理实验室、电工电子综合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创新实验室、PLC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等;自动化与电气实验中心包括过程控制实验室、检测技术与信息处理实验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数控系统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电气控制实验室、供配电综合实验室、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实验室有4个。
年轻是资本,创新是生命。电气工程学院是一个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集体。学院始终遵循学校目标定位,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自身条件,主动适应扩招后高校的办学形势,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教育理念,突出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围绕这个主题,在教学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形成多层次多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科研在相邻领域的渗透和发展,以科研促教学,通过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立足服务于区域和相关行业。多种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增强学院办学的综合实力。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水平作为学院办学的基点,以此来指导我院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实现学校总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