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霜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羊的小肠灌上羊血制成,因为羊小肠里多挂有肠油,翻过来后,白似秋霜,故名霜肠。

吃霜肠时,加香菜、芝麻酱、酱油和醋。

羊霜肠也叫羊霜霜、羊肚,卖羊霜肠的小贩在叫卖时,都呼:“羊肚开锅!” 当年,羊霜肠就像豆汁儿那么普及,庙会上、市场上、街道上都有卖的。一直到解放初期,在我家门口,每到下午和晚上,就先后过来三份卖羊霜肠的。他们的叫卖声三种风格,其中下午4点过来的姓周的卖的羊霜肠最好吃,作料好,味儿浓。我几乎每天必吃一到两碗。 卖羊霜肠的为什么都在下午或晚上卖呢?因为上午杀羊,他们先去屠宰厂买羊血,用两个柳条篓子装上血,回家再将血灌肠子,一根根的羊霜肠码在大铁锅里,用水一煮,羊血凝固在肠子里,呈白灰色,如霜包血肠,也是它名称的由来。下午推车出去叫卖,可随意购买,小孩儿、大人买半碗也可以。 卖时,先从热腾腾的锅里提出霜肠,放在木板上剁成小段,搁在碗里,用羊汤涮几遍,再盛满羊汤,然后用铁勺从作料罐里盛出大勺芝麻酱、红辣椒油,抓把绿香菜后,热腾腾地递在食客手中,又红又绿的作料和鲜味儿扑鼻,美味异常。 那天上午我在家门口玩耍,忽见姓周的卖羊霜肠的摔了个跟头,自行车一倒,那两篓子羊血洒了一地。他心疼地站了会儿,就借我家的铁簸箕把地下的羊血倒在篓子里,骑车往回走了。 那天下午他又推车子吆喝:“羊肚开锅!”我一想上午的铁簸箕什么都盛过,连孩子屎都用它,从此就再没有吃姓周的羊霜肠。 有钱人和南方人不吃此物,《天桥杂咏》中有竹枝词说:“纵使荤腥胜苦脏,充饥何必饮灰泥,清贫难得肥甘味,莫笑口生程度低。”其实并非如此,羊霜肠不但加工讲究还富有营养,笔者曾吃羊霜肠数以千计,从无腹泻之苦。今天重庆的毛血旺,南京的鸭血肠仍然走红,都是血产品,羊霜肠却消失了。

羊霜肠是羊肠子里灌羊血,圆滚滚的使小火煮在锅里,以它为主。陪着煮的有骨头肉、碎肉、筋头、软骨头……羊身上没名份的东西,全在这锅里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