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震预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地震预报的定义地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手段的研究与前兆信息监测所进行的现代减灾科学。地震预报技术是从地震监测、大震考察、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室内实验研究等多方面对地震发生的条件、规律、前兆、机理、预报方法及对策等的综合技术。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中国地震预报概论》(梅世蓉、冯德益等著,地震出版社1993年版)谈到的地震综合预报五阶段工作程序仅包括表中后五项:即地震形势预测、年度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地震临震预报与震后预报。

震后地震趋势判定(震后地震趋势预报)——指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地震发生后,对受其影响地区近期内地震活动形势的分析结果,包括对震后不会再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无震预报,也包括对震后强余震或更大地震的预报。我国根据观测到的大量前兆异常资料及一系列预报地震的经验,逐渐形成了“长(数年至一二十年)、中(一到数年)、短(数月以内)、临(数天至几十天)”的渐进式预报模式;采取“震源形成及演变过程的追踪与区域应力场变化的动态监测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用“条、块、带、源、场、兆、触、震逼近思想”,进而研究了地震预报的判据、指标、方法以及技术程序。

在中国,一批(1970年代)年轻的中国地震工作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和“取象比类”的方法等),取得遥遥领先国际的科研成果。例如,耿庆国根据历代(包括1956-1970年)大旱与地震关系的统计,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5年往往是旱区。旱区越大,干旱时间越长,相应的震级越高”的统计规律(公元512年-1879年中国大旱后2-3.5年,发生了7次7.5-8级大地震)。

地震预报的方法预报地震的方法大体有三种:地震地质法[1]、地震统计法、地震前兆法,但三者必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尽管地震预报还没有过关,但是地震工作者根据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形成了一定的地震预报体系,当然这种体系并不十分有效,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目前的预报主要建立在理论计算和前兆观测的基础上。

一、测震学预报方法:简称“以震报震”。用地震活动的空间、时间、强度的变化来预报地震三要素的一类方法。包括波速比、b值、围空、条带、统计预报等。目前,以震报震的方法越来越得到地震工作者的重视,常作为综合分析预报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地震前兆观测:根据地震前兆监测设施所提供的资料,经过一定的处理,提取异常,预报地震。常见的前兆监测手段有:地下水观测、地形变观测、电地场观测等。

三、宏观异常:通过人的感官所能发现的一类地震前异常现象。主要包括动物的习性异常,地下水水位的涨落、水井翻花冒泡、浮油花、变色、地光、火球、果树重花等。大面积、短时间内大量出现这类异常现象,是最准确的地震来临的信号。相信随着地震科普知识和通讯设施的不断普及,利用宏观异常预报地震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地震预报的类型为了不同的用途和目的,我们地震预报分了四个类型。按照国家的标准说法,对十年以后的破坏型地震预报,我们叫长期预报。两年以后的叫周期预报,三个月以后的叫短期预报,十天左右以后的叫临震预报。

长期预报是对某一地区今后数年到数十年强震形势的粗略估计与概率性预测。主要依据是对历史地震活动资料的统计分析,对现今地质构造活动(尤其是断层)背景、地震活动背景、其他地球物理场的变化背景、地壳形变(幅度、速率、方向等)的观测研究,并考虑到天体运动、地球自转等因素。通过断层活动与其他这些因素的组合特征及发展趋势,对区内的发震可能性及其变化方式进行分析,提出长期性的趋势预报意见。以此为基础,才可在监测力量较强、资料较多的地区进行地震三要素的中、短期定量预报。由于中国地域辽阔,监测与研究力量有限,因此在长期预报中就要有所侧重,注意强震的地震地质标记,如大地构造的边界带、新构造差异活动带、活动断裂带、断陷盆地、地壳厚度变异带、壳内低速层(在地壳岩石圈之下,上地幔上部,大约60~250km深处有一地震波速局部降低的圈层,叫低速层)、地壳形变幅度、速度、强度等。强震多发生在活动断裂的端点、拐点、交点、闭锁点等部位。

地震中期预报依据各种前兆趋势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圈定危险区,并据经验公式判断发震时间与强度。进行中期预报要考虑监视研究区的地震地质构造、历史地震情况、监测台网的布局,各单项异常的类型、空间分布特征、数量、幅度、异常起始、转折、结束时间及异常的预测意义;地震活动性的时间变化分析及是否出现空区(在被称作地震空区的区域内,地震活动水平明显低于周围地区,或几乎没有地震发生。地震空区有可能与孕震有关)、条带、集中区等空间异常图像;在上述基础上统计与作图,进而分析各类异常的时空演变特点。

地震形势预测是中期预报阶段中的基础性工作。据历史地震资料,运用统计学分析,如线性预测、极值理论、相关分析等方法或宏观震史学分析可研究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划分区域地震的活动阶段,据此可估计区域强震活动进入活跃状态的时间及相应的概率值。运用模式识别、综合概率及模糊判别等方法,利用多种预报因子可对地震趋势进行综合分析与判定。但不论什么方法,重要的还是对实际前兆信息的监测与处理分析。此外,区域强震活动与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温度比光球低的暗黑斑点)活动、地球自转、月相及早、涝等天体活动及自然现象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有利于本区强震发生的环境因子出现时,也可作为强震预报的参考。

在短、临预报阶段,除继续追踪监视中期与短期异常的发展变化外,还应从时空两方面进一步核定与分析各类异常的数量、比例、持续时间、变化速率、异常幅度、转折、加速或恢复时间等特征量,临震阶段尤其要注意突发性异常的这些特征。突发性异常既包括原有中、短期趋势异常、新的大幅度加速、转折或恢复,也包括新出现的前兆突跳、阶跃和有一定数量与范围的宏观异常现象,如地下水的突然升降、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水、气、油的喷发,动物习性异常,声、光、电异常及气象要素的突变等。应综合分析突发性异常的总体特征,如各类突发性异常出现时间的准同步性特征;异常频次、强度等随时间的变化;突发性异常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对集中性,异常分布与构造的相关性,异常数量与项目的比例等。继续修正已有的地震三要素,地震三要素指(未来)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与震级,它是地震预报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密切监视预报区及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动态,尤其是当监视区出现显著的震群活动时,应立即运用多项判据判定是否为前震活动。

在中强以上地震或其他有重要意义的突发性震情(如中小震群活动)发生后,要迅速而准确、完整地确定地震的基本参数,给出地震序列资料及相应的基本图件,如M-t图、N-t图等。确定宏观震中位置、烈度等值线与极震区长轴方向等;分析震区周围地震前后微、宏观异常变化,空区、条带、波速等震前区域中、短期地震异常背景及其他中、短、临前兆异常与已发生地震的三要素对应关系,分析本区历史地震的活动复发周期、地震类型及与临区地震活动的相关关系。

地震预报的案例预报地震是人们长期的愿望,但由于地震是在地下发生的,不能直接观察,更由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因此尚未完全解决,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部分成功案例:

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

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5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7.8级地震背后的真相;

1976年7月28日青龙奇迹-唐山大地震;

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

1976年11月7日四川盐源6.7级地震;

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

我国地震预报的现状和前景现状

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我国的地震预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其明确的任务性,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在第四个地震活跃期内,曾成功地对海城等几次大震做过短临预报,因此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审,作为唯一对地震作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被载入史册。

但是从世界范围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我们的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进行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

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

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政府。属于地震系统的任何一级行政单位、研究单位、观测台站、科学家和任何个人,都无权发布有关地震预报的消息。

前景

‘九五’期间,中国建立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含有50个数字地震台站,同时建立了一批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进入‘九五’以来,又实施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大型科学工程,建立了GPS观测网络。该网络包括25个连续观测的基准站、56个定期复测的基本站和1000多个不定期复测的区域站。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均于2000年正式建成并通过了国家验收,2001年已投入正式运行。目前已在地震科学和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中展示了广阔前景。此外,通过‘九五’大力加强卫星遥感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在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建立了卫星遥感观测站,接收卫星图像数据,开展相应区域的热异常监视。此外,数字地震前兆台网的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建立了山东实验数字地震前兆台网并进一步向全国各地推广。

与国际同步进行的中国地震预报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1999年启动、目前正在实施中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从中国大陆强震的特殊背景出发,以活动地块动力学为主线,以新一代观测技术为依托,通过对最新构造变动和应变场演化的研究,划分出控制中国大陆强震的不同级别的活动地块;通过对深部构造环境的研究,查明不同层次活动地块的深浅耦合关系;通过对现代地壳运动和变形的研究,确定活动地块的运动方式和速度;通过对活动地块运动变形的数学物理模拟,认识地块活动与强震孕育的关系;通过流动地震试验场的检验,探寻大陆强震预测理论,发展预测方法并应用于重要经济区的强震灾害评价。可以相信,全球一系列重大科学计划和我国一系列重要研究项目的实施将为地震预报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新的重要基础。

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的研究与实践也是地震预报未来新发展的宝贵财富。如在地震及其前兆观测和震例资料积累方面,中国由于采用广泛监测、广泛建网的方针,自1966年以来,在台网监视地区,已积累了近200个5级以上地震震例和大量前兆观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些经验性预报方法。尽管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对地震前兆的科学内涵、前兆与地震之间的关系、前兆的成因等都有着不同看法,因而对前兆判别也有不同的标准和认识。但无论如何,大量的观测资料和地震震例的积累是认识地震过程和探索地震预报的最基础性的科学积累。

地震预报系世界难题到目前为止,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地震预报必须同时包括时间、地点和强度,由于地震情况复杂,有些地震能预报,有些则无法预报,现在全球预报地震的准确率只有20%多。目前,包括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地震预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地震预报还远远没有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近年来,国际上有一些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否定意见。有人甚至发表“地震无法预测”的论文,明确提出“地震是无法预测的”论点。但另有一些地震科学家对地震预报的成就给予了肯定,认为地震发生地点、时间、震级的短期预报终将实现,而长期预报的成就则更加突出。

世界其他国家在地震预报方面的措施

然而,由于地震包括很多未知因素,各国在加强预报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日本目前有针对东海地区的地震预报系统,该系统通过监控安置在海底400台以上的地震仪,用高性能电脑分析岩石的变化来预测。该系统只能实现对部分地区的地震预测。日本方面表示,要完工至少还需要15-20年。另一方面日本于2007年10月1日启动“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因为在起初的三次地震中未能准确速报并发出预警,该系统备受诟病;但在此后的几次地震中(如2008年6月14日上午8点43分在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该系统在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报。

但是,有了紧急地震速报并不能高枕无忧,这套系统还存在很多制约。比如从预测到地震P波到S波之间只有短短数十秒,对于离震源地很近的地区来说,往往来不及。在岩手地震中,岩手县奥州市由于距离震源很近,强震发生4秒后紧急地震速报才姗姗而来。另外,这套系统有时还存在误报。此外,有些地震是先出现S波,这种情况下系统就无用武之地了,这也是国际质疑日本这套系统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有些专家认为,并不是所有地震都有前震。在这次地震中,速报没有受到重视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一些安装了接收装置的医院和机场根本没有注意到速报,也没有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一系列全球性重大地球科学计划的实施将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新的基础。在地震学研究方面,继法国的‘地球透镜计划’(GeoScope)和日本的‘海神计划’之后,美国最近酝酿为期15年的‘地球透镜计划’(EarthScope),以发展地震科学、促进地震科学在减轻地震灾害中的应用为目标。最近10年来,美国开展和正在酝酿开展的‘洛杉矶地区地震试验’(LASE)和‘美国台阵(USArray)项目’、‘板块边界观测计划’(PBO)、‘圣安德烈斯断层深部观测’(SAFOD)等更是直接围绕着与地震孕育发生相关联的一系列重要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其中包括与地震成因直接联系的深部隐伏断层的探测及其活动性判定,地震孕育的深浅部构造,板块边界带的运动变形、应变速率、地震复发模型,以及通过深钻对圣安德烈斯断层带上大地震震源区结构、物性、变形、应力状态和流体蕴存等的直接探测。毋庸置疑,这些基础性很强的研究计划,都将逐步为地震预报奠定重要的基础。

除了观测技术的巨大进步之外,地震学家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尽管在成因机理上板内大陆强震比板缘的海沟系地震复杂,但在构造物理条件和地震的破坏机制上,大陆强震比板缘强震含有更多的破裂成分。这种含有某些破裂成分的大陆强震的预测比以摩擦滑动为主的板缘强震的预测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地震预报实例分析我们是怎样预报松潘7.2级地震的

原载:《四川地震》2007年第3期(总第124期)

摘要:回顾了1976年8月16日松潘7.2级地震中期、短期与临震预报,以及震后趋势判断的过程,简述了当年预报所依据

松潘7.2级地震虽然过去了30年,但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地震预报工作的艰辛和成功预报的喜悦。当时我任地震研究室前兆组组长,负责全川专群前兆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震情值班,并且每周举行一次会商,之后将会商意见上报省局。中期、短期、临震与震后(解除预报)四个阶段经历了长达10个月之久。

1 中期预报

在1975年11月下旬召开的1976年省震情会商会上我们提出,1976年上半年,松潘、茂汶、黑水一带地区,有可能发生6级或6级以上地震,要认真注意加强监视。

主要异常有:

(1)经过1975年7-9月水准线路复测后,发现松潘至南坪长达150千米水准线路测量结果明显出现地壳垂直形变异常,其间以漳腊一带最为突出,15年间相对隆起达312mm,平均年变化达20.8mm,异常特别明显。据此认为距松潘不远地方存在6级以上强震活动背景,这些首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2)松潘垮眠江南北构造带长268mm短水准。1974年底开始观测,变化很小。1975年4月开始急剧上升,至11月高差变化幅度达3.8mm,异常很突出。之后,异常开始出现转折恢复之势

(3)松潘台水氡出现明显趋势性异常,即从1975年3月开始上升,10月开始出现转折逐渐下降,至11月异常时间达9个月,变化幅度为29%

(4)龙门山地震带北段地区历史上就是强震区,并且该区地震与鲜水河地震带北段北区地震相关性很强,如1923年炉霍7.2级地震后,1933年茂汶迭溪发生7.5级地震;而1973年2月6日炉霍发生7.6级地震后,同年5月开始。松潘这一带地震活动突然增强,至1974年底,松潘、漳腊之间发生4次5级以上地震,最大为6.2级,引起了格外重视。当时在四川及邻区,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有像龙门山地震带北段松潘一带具有这样多、这样长、这样异常特征的地区了。

上述意见为省年度会商所采用,并在全国年度会商会上得到认同,被视为全国第二个年度重点危险区。

2 短期预报

中期预报意见提出以后,我们一直注意监视异常的发展和地震活动的演变,特别在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发生7.3级和7.4级地震后,考虑到川滇两省地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更加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与警惕。参加云南省地震局于6月初在昆明召开的展情会商会议,我们明确表示,四川省不仅在川滇相邻的安宁河地震带有异常,北部地区也有,而且更明显。四川的异常反映四川要发生地震,不能用龙陵地震作解释。

回到四川省地震局之后,再次会商认为,目前临震异常不明显,但根据异常发展演变程度与龙陵地震的发生,要认真注意松潘、茂汶、黑水一带在近1、2个月之内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并将会商意见上报到地震局。6月14日,省地震局发出1976年第2期地震简报,提出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茂汶、北川至康定在1、2个月内,特别是6月下旬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上报四川省委和国家地震局。

国家地震局和四川省地震局于6月22日在成都召开“南北地震带中段近期震情趋势会商会”,国家地震局张魁三副局长和省委领导杨超副书记出席会议。除四川省专群代表外,全国有13个单位参加会议。我在会上发言提出:目前我省出现的微观与宏观异常都较多,但临震异常还不明显。从我们所掌握微观前兆手段出现的趋势性异常与地震活动背景以及发展变化较突出的前兆异常主要集中在龙门山地震带北段松潘一带,而以地下水为主的宏观趋势性异常,在北段地区沿龙门山地震带大范围地区,尤以北段一带出现最早。根据其异常之明显、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地震之集中与5月29日云南龙陵地震的发生相联系,我们认为,龙门山地震带北段松潘、茂汶、黑水一带地区,在近1、2个月之内,有可能发生6级以上甚至7级地震,作出了要认真加强监视的短期预报意见。主要的依据如下:

(1)年度会商所提出松潘至南坪即松南线中松潘漳腊段水准测量路线,15年间隆起312mm,平均年度变化率达20.8mm(参见图1)。后经同年9一11月再次复测(年度会商时尚未取得此测量资料),2个月时间上升15mm,平均每月7.5mm,反映地壳正处于上升加速阶段。据此认为,离松潘不远地区,存在孕育6级以上强震,而且离发震时间可能不久了。

(2)川滇历史上地震活动相关呼应很密切。1974年5月11日云南永善7.1级地震之后,四川尚无强震回应,而上月29日云南龙陵地区又连续发生了7.3级和7.4级地震,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四川发生强震的进程。而四川龙门山地震带北段与鲜水河地震带北段历史上强震活动也有明显的相关性。如1923年炉霍7.6级地震后,1933年茂汶迭溪发生7.5级地震,而1973年炉霍又发生了7.6级地震。由此可见,目前应对松潘、茂汶一带充分注意。

(3)松潘短水准在1975年11月前8个月时间,西盘相对急剧上开,高差变化达3.8mm,异常突出,之后转折至1976年4月,一直处在异常出现前的相对稳定缓慢变化。而从1976年5月开始,西盘又急剧上升。根据地壳运动特点,认为可能进入发震阶段

(4)松潘水氡趋势异常,在1975年10月以前7个月的时间内,异常幅度变化达29%,10月开始转折恢复,到1976年6月异常已经结束

(5)茂汶地办水氡于1975年9月开始出现趋势性下降异常,1976年4月以后出现转折回升,异常变化13%,已经持久9个月时间,目前正在恢复之中

(6)宏观异常较多,以地下水最为突出,主要分布在北部龙门山地震带大范围地区,尤以北段最先出现异常,随后往外发展。如1975年秋,松潘镇平公社突然冒出一股泉水;南坪罗依公社一生产队往年山下泉水吃不完,1975年冬泉水不够吃;1976年大邑新龙五队有一口井于3月10日中午突然出现水色变蓝,下午4时水位突然下降lm多,水色变为乳白色,无人为干扰;1976年4月,邛崃有口井水位突然上升,水质变化与茶水相似,后变为深蓝色,用此水做不出豆腐,过去从未有过。

这次会商会议,肯定了省地震局6月14日第二期地震简报的预报意见,并进一步提出8月底以前,龙门山中南段可能发生6级或6级以上地震。国家地震局非常重视,会后张局长亲自带领一个专家组赴松潘地区进行现场考察。考察后与我们组的预报人员交流看法。专家们认为:松潘水氡异常是干扰引起的,不是反映地震的前兆变化;短水准测量的变化幅度太大,有异常也有干扰,可能主要是干扰;而我们坚持认为这些是地震异常,四川地震局领导支持这种看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