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G理论奥德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ERG理论是奥德费(C.P.Alderfer)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密切相关但又有些不同的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分为三类,即存在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

1. 存在需求(Existence):这类需求关系到机体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因素而提供的手段。这实际上相当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2. 关系需求(Relatedness):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求。这种需求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它相当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感情上的需求和一部分尊重需求。

3. 成长需求(Growth):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求。这种需求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满足。这相当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

ERG理论的特点

奥德费的ERG理论在需求的分类上并不比马斯洛的理论更完善,对需求的解释也并未超出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范围。但是,如果认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那么,ERG理论则偏重于带有特殊性的个体差异,这表现在ERG理论对不同需求之间联系的限制较少。ERG理论的特点有:

1. ERG理论认为,各种需求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三种需求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是一个连续体而不是层次等级关系。ERG理论并不强调需求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人类需求可以越级上升。

2. 奥德费经过大量调查证明,在同一时期内,人可以接受一种或多种需求,也可以接受一级或多级需求的作用,这些需求可以是出自本能的,但多数是后天形成的,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

3. ERG理论认为,当较高层次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对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欲望就会加强,这就是奥德费提出的“挫折—退化”理论。

4. ERG理论还认为,某种需求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这就与马斯洛的观点不一致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