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见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典故·鬼见愁】空灵岸山水秀丽,风光迷人。岩顶苍松覆盖,岩下紫竹滴翠。在赤岩右侧的峭壁之上, 有一株无名古树,枝叶繁茂,四季常青,仰伸天汉,俯瞰江潭,其景如画,引人入胜。

那无名古树有一段神话。不知什么年间,百灵鸟从“蓬莱”仙境衔来神树之根,飞到空灵岸赤岩,见风光旖旎,竟高兴得唱起歌来。刚一张口,神树根即刻掉落岩隙石缝之间,落土生根。日后,雨露滋润,长成参天大树。由于游人无法接近攀登,那里便成为百灵鸟跳跃欢乐之天堂。不想,引起江中水鬼的羡慕,它也想攀上古树去一览绝顶风光。水鬼刚刚触及树干,即刻电闪雷鸣,狂风鼓浪,将水鬼惊落深潭,因这一段典故,后人便称大树为“鬼见愁”。

【中药 ·鬼见愁】鬼见愁是无患子的俗称。

旧俗采之令童子佩戴,或悬于门上,云可以避鬼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无患子》:“俗名为鬼见愁。”

此药在南召老家被誉为神草,生长于半山腰背阴处的岩缝内,民间以它为偏方治疗肾病、风湿可较快除根,历代药书、药典均无记载,唯独伏牛山所独有

【中药方·鬼见愁】【药物组成】代赭石(用丁头5粒,火煅,醋淬10次,研极细)、朱砂(透明块子)半钱(水飞),砒霜皂子大。

【处方来源】《卫生总微》卷十六。

【方剂主治】乳奶婴小患疟,无计可治者。

【制备方法】上用湿纸7重同裹,慢火内煨至纸干,取出顿地上出火毒,次入脑、麝各半字,金箔5片,同研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用1字,于发日早以麻油1滴调药,敷鼻尖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