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同志

Mikhail Sergeyevich Gorbachev

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

(生于1931.3.2)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末代苏共中央总书记(1985~1991)、第一位兼最后一位总统苏联总统(1990~1991)。俄苏政治家,国务活动家。苏联的改革和“公开性”的创始人。(3枚)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劳动红旗勋章获得者。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简历】米哈伊·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罗斯人,1931年3月2日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红军区(赤卫军区)普里沃尔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3岁开始定期在农庄里劳动,15岁当上了康拜因操作员助手。15岁参加工作,最初任农庄的拖拉机机械站机械师。1950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先后任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边疆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斯塔夫罗波尔团市委第一书记,边疆区团委第二、第一书记。1962年3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区域农庄一农场生产管理局边疆区党的组织员,同年12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农业边疆区党机关局局长。1962年9月至1967年完成斯塔夫罗波尔农业学院的函授学习,获农业经济学的毕业证书。1966年9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市委第一书记,1968年8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第二书记,1970年4月任第一书记。1971年起任苏共中央委员。1978年11月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进入中央书记处工作。1979年11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80年10月苏共中央全会增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3月11日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1985年3月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提出“加速战略”以及“民主化”、“公开性”、“新思维”、“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等口号,采取一系列积极行动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为结束冷战作出了贡献,并因此而于199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88年6月在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方案。1988年10月1日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89年5月25日,在首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3月15日在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为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的“公开性”方针促使1990年通过了废除书刊检查制度的法律,并开展了为政治迫害受害者大规模平反的运动。1991年8月22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继续致力于缔结联盟条约的工作,但12月8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代表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声明,并宣布了苏联的解体。苏联国家解体后,戈尔巴乔夫于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1955~1969年从事共青团工作。1962年3月~1978年11月从事苏共地方党务工作。1978~1985年任苏共中央书记。1985~1991年任苏共中央总书记;1990~1991年任苏联总统,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在戈尔巴乔夫执政中、后期,苏联社会陷入混乱,苏共丧失国家领导权,最终苏共被迫自行瓦解,苏联解体。

历任苏共第22、24、25、26和27次代表大会代表和1988年6月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代表。他是苏联第8至11届最高苏维埃代表,还曾任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代表,1952~1955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

【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前】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于1931年3月11日出生在高加索的普列沃尔诺伊村,其父是村集体农庄的机修工。1941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时,戈尔巴乔夫年仅10岁。他与其他苏联人一样经受了战争的苦难。在战争期间,他家没有撤退到大后方,而是在离前线不远的地方从事农业劳动,戈尔巴乔夫此时失去了正常的学习机会,只能边劳动,边读书。在田间里劳动,时常能听到远处隆隆的炮声。在战争结束时。年仅14岁的戈尔巴乔夫已经能驾驶联合收割机在田里收割谷物。

1949年,18岁的他获得了“劳动红旗手”的称号和勋章。第二年他被送到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1952年在大学里加入了苏联共产党。1955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高加索,分配在阿尔穆尔-斯塔夫罗波尔地区委员会工作。由于他出众的才能和工作成绩,一年之后,他晋升为阿尔穆尔地区的党委书记。1962年,他调任斯塔夫罗波尔地区主管农业。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他在附近一所农学院函授班学习农业经济和农业科学。

由于他的才智和勤奋。经过五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使戈尔巴乔夫成了有名的“农业经济学家”。戈尔巴乔夫在斯塔夫罗尔地区主管农业时,库拉科夫是地区党委书记。库拉科夫在积极进行农业现代化试验,是当时有名的农业专家。而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得力助手和学生。很受库拉科夫的赏识,1969年库拉科夫调苏共中央主持农业,进入苏共最高领导层,而戈尔巴乔夫接仟库拉科夫成为地区党委书记。1971年当选为中央委员。他把主要精力也放在改革和发展农业上面,经过了十年的奋斗,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显露了他独特的才能。1978年库拉科夫去世后,戈尔巴乔夫被直接调到莫斯科,仟党中央书记。接替库拉科夫主管农业部。1972年,他带领了一个代表团访问比利时。1974年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以及青少年事务执行委员会主席。1979年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80年,49岁的戈尔巴乔夫成为最年轻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成为主管苏联农业的书记。1952年21岁的戈尔巴乔夫加入苏联共产党,1966年他35岁的时候他又获得了农业经济学家的学位,从此他青云直上。1970年他已成为农业部部长,次年被选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982年勃列日涅夫逝世。安德罗波夫继任苏共最高领导人。在安德罗波夫任职短短的一年零二个月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而戈尔巴乔夫作为安德罗波夫最器重的“农业专家”,一跃而成为控制整个苏联经济的人物。他是安德罗波夫进行改革的最坚决的支持者和执行者,并使苏联的经济情况大有起色,这就为戈尔巴乔夫成为苏共最高领导者铺平了道路。

1984年2月,安德罗波夫病逝,由康斯坦丁·契尔年科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被宣布为第二号人物,成为政治局的核心成员。而当时70多岁的契尔年科体弱多病,他接任总书记显然是个过渡人物。此时戈尔巴乔夫主管农业、经济、教育、意识形态和外交事务。

1985年3月,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病逝。在葛罗米柯等人的支持下,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5月11日在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国防会议主席。他实际上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他试图通过改革和开放来阻止苏联共产主义的退化。其开始是1986年2月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27次全国代表大会。

【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时】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1985年(新华社)

1989年4月的苏共中央全会和1991年初的苏共十七大确立了戈尔巴乔夫的最高领导地位,并确立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路线。斯大林时期以来,苏共在理论与实践中所创立的一整套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无疑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否定,对于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过巨大的历史作用。但实践也证明,这一社会主义模式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病,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日益暴露出各种矛盾,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障碍,这就要求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最高领导人之后,主张要对经济和整个社会体制实行深刻的改造,特别是苏共二十二大以后,苏共内外政策上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动向。

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上的报告以及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和决议中。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对苏共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挑战。这些新的理论观点,为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上,新党章中以“有计划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取代了建设“发达社会主义”、“成熟社会主义”的等提法。这种改变表明了他对过去那种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不切实际的理论的否定。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者的关系上,戈尔巴乔夫在二十七大报告中对那种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会“自动相适应”的传统理论进行了批评,他明确指出这种理论已被实践证明是站不住脚的。他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非对抗性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应当经常加以调整和完善,无疑这一理论为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十七大还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单纯是一种归属问题,而是“具有丰富的内容”。它包含着“人与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在利用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分配的一整套多方面的关系和一整套经济利益”,他明确提出要不断调整这种关系,并把这种调整与“社会经济自治”联系起来。在1987年苏共一月会议上,戈尔巴乔夫在进一步谈到“社会经济自治”时说,“在生产方面发扬民主,始终如一地实行劳动集体生活的自治以及创造出那种能使每个劳动者都切实感到自己是本企业的主人的条件”,这是头等重要的事。他提出,要通过改革,“发挥劳动者主动精神和自主精神以及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管理民主化的广泛性的可能性”,通过建立企业和联合公司劳动集体委员会,赋予委员会和全体劳动者大会以解决广泛的生产问题、社会问题和干部问题的决定权。戈尔巴乔夫在二十七大上还提出,社会主义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出生产者”,批评了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持否定态度的理论,提出了“对现行价格体系必须进行有计划的改造”,使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诸如上面的许多观点,无疑是对苏共传统理论的重大突破。

苏共二十七大以后,戈尔巴乔夫在实践上加快改革的步伐。但苏联改革的阻力是非常大的。正像戈尔巴乔夫自己说的那样,“改革事业比起原来预料的要困难,社会上积累的问题的原因和根源比原来预料的要深”。为了推进改革,戈尔巴乔夫多次强调说,这场改革是“组织革命性质的,旨在克服停滞现象和为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可靠而有效机制的工作,这是十分重要的。除改革外,我们没有其他出路,所以我们不能退缩,也无处可退”。

苏联和东欧的民主化同时也削弱了共产党的权力,这最后导致了苏联的瓦解。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发动了“八一九事件”,戈尔巴乔夫被软禁了三天,他被释放后发现他的声望渐坠,而当时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总统的鲍里斯·叶利钦的声望大涨。此外,政变后他被迫将大部分政治局成员撤职,一部分甚至被逮捕。

1986年召开“二十七大”,通过苏共第三个党纲的修订本,提出苏共当前的任务是在加快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使苏联社会继续向共产主义迈进。戈尔巴乔夫在大会上的报告中用“进入发达社会主义”代替“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提出“加速战略”和实行“彻底改革”的方针。1988年党的第十九次代表会议决议指出,党主张完全放弃对国家权力机关和管理机关的越权取代,放弃几十年保留下来的由党委承担不属于它的行政管理职能的做法。1989年后党内出现了“民主纲领派”和“团结、争取实现列宁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全苏协会等派别。1990 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通过《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声明。1989年初,苏共有党员1948.8万 。中央机关报为《真理报》,党刊为《共产党人》、《党的生活》。1991年苏联8·19事件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8月23日签署了“关于暂停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活动的命令”。8月24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共和国共产党和地方党组织的命运由它们自己决定”。同日,他还发布命令,停止各政党和政治运动在苏联武装力量、内务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及其他护法机关、铁道部队、其他军事单位和国家机关中的活动。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暂停苏联共产党在苏联全境的活动”。在此情况下,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或被中止,或禁止活动,或被迫自动解散,或在共产党的基础上改建新党,有的共产党甚至被宣布为非法。这样,统一的苏联共产党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苏联总统〗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

1990年3月14日,第3次苏联(非常)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根本法)修改补充法》,决定设立苏联总统,从而改变了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集体行使苏联国家元首职权的制度;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被大会间接选举为苏联总统。

根据法律规定,苏联总统由苏联公民根据普遍、平等和首任选举的权利,以秘密投票方式选举产生(苏联第1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参加选举的选民人数超过50%,选举即有效。凡年满35岁以上、65岁以下的苏联公民可被提名为候选人。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2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在苏联总统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情况下,经代表总数2/3的票数通过,有权罢免总统。

同年12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因完善国家管理体制对苏联宪法(基本法)进行修改和补充法》,对苏联总统的职权作了一些修改。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联邦等11个共和国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正式解体。

〖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戈尔巴乔夫继任苏共最高领导以后,在外交政策上,常以和平和裁减军备的倡导者的面目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之上,并以积极的姿态与美国对话,不时地提出一些“新的建议”,但美苏关系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他极力反对美国总统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

1988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并宣布苏联将放弃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教条,允许东欧国家民主化。他将这个政策戏称为“辛那屈教条”。这个政策在东欧于1989年内导致了一系列大多是和平的革命。只有在罗马尼亚发生了暴力事件。这实际上结束了冷战,为此戈尔巴乔夫于1990年10月15日获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巴乔夫改革理论〗戈尔巴乔夫认为,当时的前苏联社会处于“危机前”的状态,几十年的历史并没有完全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极大潜力”;生产粗放式经营、高消耗、浪费严重,生产成本远高于美、日;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开采与挥霍,不计后果,不顾环境;经济结构畸型、轻工产品等日用消费品严重短缺。基于此,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发展”,“完善社会主义”的口号,作为他的思想纲领。

改革思维:“公开化、民主化”,“毫无保留、毫无限制的公开性”。前苏联原本多年沉寂的思想领域,忽然间风潮激荡,电闪雷鸣,前苏联知识分子们认为自己的“狂欢时节”到来,各种思想破土而出、交相争鸣,抒发多年积藏内心的压抑。思想界、理论界如同解冻的春水,冲击着原有意识形态的堤岸。一时间社会的热点变成思想的交锋与争论,政治舞台已幕开乐响,各种流派、各色人等粉墨登场。这场思想风潮的指向,首先是斯大林及相关的历史问题,然后是否定列宁,再后是否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万恶之源”。全国泛起改国名、城名、路名的浪潮。戈氏原想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公开、民主”,矛头直指领导管理机构这些阻挡改革的官僚机器,为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铺平道路,以政治改革当先,带领经济改革(1988年6月前苏共19次全国代表会议)实现他的新思维,至1989年,前苏联人民感受着从未经历过的政治兴奋,好像全社会都溶入滚滚的政治改革洪流之中。激情与亢奋,使人们一时忘却了货架变空、腹生饥饿与冬天的严寒——这才是对人们最大的威胁。当人们稍后清醒过来才知道,对于戈尔巴乔夫而言,不过是得到事与愿违的“引火烧身”,而广大人民群众却丧失了自己的根本利益。

戈尔巴乔夫先是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后又提出“人道社会主义”。倡导的是西欧共产主义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标榜“吸收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提倡“新思维”。

戈氏的改革先是学习匈亚利的模式,后转而寻求北欧、瑞典模式,1989年东欧国家风波骤起,戈氏等大受启发,认为要“向西方看齐。”1990年在戈氏集团的导引下抛弃社会主义的思潮在前苏联社会达到高潮。

戈氏的改革理论主要有哪些呢?戈氏及其智囊团,对他的改革新思维进行了“理论包装”,其实质是从西方经济学、政治哲学、文化、道德哲学中,改头换面接受过来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主要有经济学的“自治理论”或自由市场理论;法学界的“法治国家”理论;社会学的“人的因素”概念或“人学理论”。

〖戈尔巴乔夫改革里的几个运动及其结局〗

苏联领袖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发起的改革三大运动,一是“加速发展机械行业、赶超美国”。二是“学校电脑化”,推翻前苏联以“重新塑造人的灵魂”为重点的传统教育,造就类似西方社会中的“白领阶层”。由于当时的前苏联还缺乏大规模生产电脑的条件,使这一运动一开始就没有物质基础而化为泡影。三是反酗酒运动,由于运动本身本末倒置,加之社会、官员腐败,使酗酒越反越烈。

戈氏“三大运动”的结局可归纳为以下4个主要方面:

第一,资金、外汇大量损失、得不偿失,民风进一步涣散,出现信用危机。

第二,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大跌,1986―1987年,石油外汇收入减少三分之一,政府黄金储备从1985年的2500吨,降至1991年的240吨。

第三,重大事故连接不断:列宁那坎市大地震;“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沉没,200多名旅客丧生;核潜艇沉没,全体官兵遇难;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重大事故,殃及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波兰等,危害人口达10万之众,直接间接损失达1000亿美元。

第四,国库空虚、大发纸币、预算出现黑洞、隐性通膨严重、官方统计虚伪,1985年苏财政赤字已达170-180亿卢布。1986年,形势更加恶化,预算已无法完成,赤字已超过500亿卢布。然而社会上却游荡着巨额卢布,构成“雪崩”之兆。

这就是1986年戈尔巴乔夫抛出《改革与新思维》(《改革与我国和全世界的新思维》)的时代政治形势。

〖戈叶联盟的建立与破裂〗叶利钦留给20世纪历史的最深烙印,是他在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进程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他和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是特殊的一对搭档,尽管他们之间已视同陌路。

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后,为了推行改革的政策,在全国范围物色人才。于是时任苏联共产党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第一书记的叶利钦被选中并调往莫斯科,担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然而,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在苏联改革速度和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很深的矛盾。当叶利钦在1987年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公开抨击戈尔巴乔夫及其滞后的改革之后,戈尔巴乔夫接受了叶利钦的辞呈,但没有把他送回原籍。在过去的政治环境中,这几乎就意味着叶利钦政治生命的结束。

可是,叶利钦在戈尔巴乔夫用来对付党内保守派而重提“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声中卷土重来,1989年,他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获得了席位。因为与戈尔巴乔夫所谓的中派立场有重大分歧,1990年他退出了苏联共产党,并凭借当时民众对他的支持,于1991年6月赢得了俄罗斯第一次直接、普遍的总统选举。俄罗斯取得事实上的独立。

苏联领导层中的强硬派曾试图阻止去苏联化趋势的进一步强化,于8月份发动了一次失败的政变。叶利钦借机把戈尔巴乔夫及莫斯科的局势和资源完全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在禁止了苏共的活动并且没收了苏共的财产之后,叶利钦又给了垂死的苏联致命一击。1991年12月,他和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的领导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

叶利钦的掘起——戈叶联盟的建立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生于1931年2月1日,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希特卡村人,1951年中学毕业考入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性格倔强、好奇、好斗,好打抱不平,有冒险精神,学习成绩不错。1955年秋大学毕业,分配到乌拉尔一家管道建筑公司。从工人、工长、工程师、联合体主任、总工程师、建筑局长,一干13年都在地方基层工作。1968年,调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书记,1976年任州委第一书记。该州重工业发达,在前苏联地位重要。叶利钦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官场无情,他时常受到压制和打击,但他从不低头、不服输、斗志更加旺盛。叶利钦的主要政治作为是:

第一,作风激进,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撤换干部。刚任州委第一书记不久,就改组州党政班子,三分之二的领导干部被撤换,打破沉闷官场,令人耳目一新,露出改革人物的光环,引起上下关注。

第二,成为戈氏改革急需人才,进入政治家行列。1985年3月,戈氏任前苏共总书记,面临国情积重难返,立志改革,急需“改革先锋”与人才,叶利钦恰好成为急切寻将的戈氏最佳人选。1985年4月,叶利钦调任莫斯科,任建筑部长,从此走进全国性政治家的行列。

第三,年越三级,成为前苏联政坛上的明星。1985的7月1日,叶利钦当选为前苏共中央书记,跻身于前20位前苏联实权人物之中;1985年12月23日,戈氏召见叶,当面指派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第二天获前苏共中央全会通过;1986年2月,前苏共27次代表大会上,叶利钦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叶氏至此跨上权力高峰。至此时,叶氏仕途顺达一路高升,年越三级,成为前苏联政坛上的明星。在这个阶段,叶利钦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摇旗呐喊,充当先锋,也为叶氏自己垫下了雄厚的政治本钱。

第四,靠“三把火”,树立自己改革闯将的政治形象。

叶利钦上台后烧了“三把火”,一是大声疾呼:“反特权”,痛斥前苏联社会的等级制,宣布取消特权,争取人心;二是公开揭露官场腐败,指责官僚的“厚颜无耻”,深得下层群众和广大知识分子的赞赏;三是果断冲击官僚体制,实行干部换血。他当莫斯科市委书记第二天,指令老市长立即退休,接着撤换市警察局长,克格勃主席、报社主编等,一年内莫斯科市33个区委书记撤换了23个,轰动前苏联社会、群众欣喜,官员胆战心惊。这三把火一烧,叶氏在全前苏联形象大振,他成了改革的闯将,“反特权”的英雄、“反官僚”的斗士。在前苏联群众长期处于无权、消沉、万马齐喑的气氛之下,叶利钦的勇气与冒险精神,客观上让人们一吐为快,自然对他百倍颂扬。叶利钦夺权的时机终于来到了。

反戈夺权,转败为胜——戈叶联盟的破裂

叶利钦利用民心,突然发难,矛头直指前苏共中央,但首战受挫。1987年10月前苏共中央全会上,叶氏对党中央发起突然袭击,公开谴责,戈氏“改革无成效”,指责前苏共第二把手利加乔夫作风官僚等,意在夺取最高权力职位。但这次叶惨败,被逐出政治局,受公开批判,撤去高职,安排作建委第一副主任(正部级)。戈叶联盟就此破裂。

受到严重打击的叶利钦,痛定思痛,他深知民意仍属于他,因而克制消沉与绝望,汲取社会和民众的关注与鼓励,坚定斗志,决心冒险,将自己置死地而后生。1989年3月26日,前苏联举行人民代表选举,叶利钦违背前苏共中央的决定,擅自决定在莫斯科参选并以占选区89.44%的压倒多数选票击败前苏共在当地推荐的正式候选人(利哈乔夫汽车厂总经理布拉科夫),当选为前苏联人民代表。与此同时,前苏共一批正式推荐出的党政领导成员在各地落选。但叶利钦敢公开违反党纪政纪,参加竞选,是因为他知道,他此前的作为已博得了人心,故决心冒险争夺人民代表席位,以取得发言权。一个党员,置党纪政纪于不顾,公开与党抗衡,竟然,能得到90%的群众拥护,当上了人大代表——这是震惊世人的危险征兆,是当时时势造出的风云人物。叶利钦就此挣脱了受挫后的困境,从背水之战中获得了生机,转败为胜了。

1989年9月叶氏访美,大开眼界,惊叹资本主义的成就,发誓要学习美国200年的民主和市场经验。叶在回忆录中说:“我领略了什么是‘资本主义’,原来它并非是前苏联的敌人和可怕的恶魔,而是摆满货架的罐头和高速灵敏的电脑”。叶下决心与社会主义决裂,与前苏共分道扬镳。1989年东欧各国政权瓦解、红旗落地,对叶氏是极大支持。(张树华:《私有化是祸?是福?——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1、P343)

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抓住竞选机遇,扯下最后的面具,公开退党,申明反共,反社会主义,恶毒诅咒马克思主义和列宁,博得所有自由派的喝彩,以60%以上的选票优势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登上权力顶峰。

八一九事件:前苏共“国家紧急委员会”最后的斗争

叶利钦上台不久,即颁布关于俄联邦国家机关“非党化”的命令,将基层党组织和党委赶出俄联邦国家机关,使前苏共失去对前苏联的实际控制,为取消前苏共铺平道路。

1991年8月19日,以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十几位前苏共党政领导组成“国家紧急委员会”发起对叶、戈“反党亡苏阴谋”的反击,企图对叶、戈进行制裁。正在乌克兰南部海滨小城福罗斯度假的戈尔巴乔夫遭到软禁。同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状况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在告苏联人民书中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政策已进入死胡同。

但在这生死关头,这些政变领导者没有得到广大群众(包括1500万党员)的支持和响应。8月18日,叶等人在乡间别墅休假,本可轻易就范,但派去逮捕叶利钦的克格勃最精锐的“阿尔法”分队,除组长一人外,全体成员拒绝执行命令,听任叶利钦率军队进入俄议会大厦(白宫),从容组织反击,机场没有关闭,白宫对外电话畅通,使叶可自由与西方各国首脑通话,争取援助。紧急委员会派去攻打白宫的军队,按兵不动,发生倒戈,许多坦克调转炮口,叶利钦竟登上坦克向欢呼的人群发表演说。亚纳耶夫的命令,无人执行,莫斯科、列宁格勒的很多人都选择了支持退党反共的叶利钦和自由派、民主派,使亚纳耶夫等人的国家紧急委员会挽救前苏联的最后努力归于失败。他们反被叶利钦逮捕。8月21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强调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继续履行总统职务。

“8·19”政变失败了,戈尔巴乔夫像被劫持的皇帝,从克里米亚回到莫斯科。叶利钦成了“救国英雄”,成了戈尔巴乔夫的“救命恩人”,“救主有功”,从此大权独揽,成了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无冕之王”。戈尔巴乔夫已完全丧权,被彻底架空。

1991年“8·19”后,叶利钦签署命令全面终止前苏共活动,同时迫使饱受屈辱的恩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总书记职务,前苏共就此被迫解散。并失去前苏共党务系统的固定资产,它被叶氏号令充公。

〖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后,所谓“新奥加廖沃进程”实际上已难以继续,苏联加速走向解体。10月初,除波罗的海三国外,苏联的12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共商经济协议。经过紧张激烈的讨价还价,10月18日,苏联总统和八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了主权共和国经济合作条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没有参加签约,条约规定要保留卢布作为统一货币系统的共同货币的作用,参加国要履行苏联所有的对外经济义务并奉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但由于条约缺乏政治约束力,很快就成为一纸空文。

11月16日,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宣布了10项总统令,接管了包括贵重金属生产部门在内的一系列属于中央财政金融部门的权力,剥夺了联盟的重要财源,并停止向中央约80个部提供资金。稍后,叶利钦又宣布由俄罗斯中央银行接管苏联国家银行和对外经济银行,掌握了联盟的货币大权。

进入12月,围绕着苏联命运的斗争进一步加剧。西方国家看到戈尔巴乔夫大势已去,开始把原来对共和国与中央一视同仁的 “双轨政策”逐步过渡到支持各共和国独立的“一边倒”政策。12月1日,乌克兰共和国就脱离联盟和选举总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美国在投票前放风说,如果乌克兰投票的结果表明要独立于联盟,则美国会尽快地予以承认。美国这一立场变化对乌克兰的投票起了很大作用。结果99.85%的选民赞成独立。原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克拉夫丘克当选为首任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就职讲话中明确表示,乌克兰将不参加戈尔巴乔夫倡议的主权国家联盟。人口近5200万,国民生产总值占全苏25%的乌克兰的独立,对于戈尔巴乔夫组建新联盟的计划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背着戈尔巴乔夫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会晤。会晤后三方发表的公报称,三国已共同签署了由三个国家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其中宣称,“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一个主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苏联的法律和一切准则在三国已不再适用。

这三个斯拉夫国家的总人口、总面积和经济实力在联盟中占绝对优势。三国的决定使戈尔巴乔夫签订新联盟条约的努力最终成为泡影。

1991年12月21日,在阿拉木图,原苏联中亚五个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领导人于12月13日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成为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平等创建国。

12月23日,叶利钦来到克里姆林宫,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了8小时的会谈,要他交出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等。戈尔巴乔夫还把一批珍贵的档案材料交给了叶利钦。叶利钦保证戈尔巴乔夫辞职后享有包括国家别墅、汽车、警卫人员在内的优厚待遇。

12月24日,戈尔巴乔夫同他的工作人员,包括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等人举行了告别会,大家依依惜别。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他的最后一道总统令: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将武装部队和“核按钮”的控制权移交给叶利钦。

1991年12月25日晚上19时,西方沉浸在圣诞节的欢乐之中,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的讲话。他说:“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形成的局势,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职务的活动。作出这一决定是出于原则性考虑。”“我坚决主张各族人民的独立自主,主张共和国拥有主权;同时主张保留联盟国家,保持国家的完整性。但是,事态却是沿着另一条道路发展的,肢解和分裂国家的方针占了上风,对此我是不能同意的。”“我还对我国人民失去一个大国的国籍感到不安,它会给所有的人带来十分沉重的后果。”电视中,戈尔巴乔夫神色黯然,语音悲切,前苏共创业时的辉煌与此时谢幕的凄凉形成举世难忘的对比。亡党必然亡国,这是血的教训。但表情严肃的他以乐观的预言结束了演说:“我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迟早会结出硕果,我们的人民将生活在繁荣昌盛和民主的社会中。”

19时20分,戈尔巴乔夫把“核按钮”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9时38分,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在克里姆林宫顶上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下降;19时45分,一面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族升上克里姆林宫。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以履行苏联终止存在的法律手续。不足百人的会场十分冷清,主席台上只有共和国院主席阿利姆扎诺夫一人就座。惯用的电子表决器也不用开动,连到会人数的登记亦未进行。

大会代表以表决方式通过一项宣言。宣言说:“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确认,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和国际法的主体即将停止其存在。” 但是必须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代表都赞同此宣言,有的认为它毫无意义,因为苏联解体已成既定事实;有的认为由共和国院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不合法律,这类决定只能由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来决定。

宣言通过之后,阿利姆扎诺夫对代表们说:“共和国院坚持到了最后。我们完成了自己的公民和代表职责,没有辜负主权共和国的信任。”“既然苏联总统已经向全体人民宣布辞职,既然苏联国旗已经降下,我们今天有完全的权利以宪法途径平静地完成我们的工作——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在此之前,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已于12月23日作出决定,联盟院不再举行任何会议。于是,阿利姆扎诺夫宣布苏联议会从此解散,代表们互相告别,各奔东西。一个昔日的超级大国一——苏联已经成为历史。

【苏共亡党亡国的主要的原因与教训】苏共亡党亡国的原因可从多方面分析,但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长期拒绝改革开放,没有以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思想上长期僵化,理论上、实践上、党政行为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导致经济上的长期停滞,使苏式的社会主义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失去了号召力。

2、在作为唯一执政党的前苏共内部,特别是在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层中,存在着相当普遍的严重的腐败现象。前苏共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不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性,必导致腐败。前苏共长期以党代政,党内民主形同虚文,形成了“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干部任命制”、党政领导“以言立法”、“以言废法”、“人治代替法治”。这“三制”、“三法“害惨了前苏共,使前苏共内部形成了强大的官僚特权阶层。这样的官僚特权阶层使恶性宗派系统充斥于党政体系之中,成为不受监督约束的特权集团,他们又假以党和国家的名义,谁敢反对,谁有不同意见,轻则打击报复、重则清洗处决。这种失去主义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失去群众监督的权力当然会产生严重的普遍的腐败而招致各方面严重的恶果。最终是国力虚弱,主义失纲、信仰败落、思想混乱,是非颠倒,人妖混淆,民心尽失,怒声载道。此刻一有人振臂高呼,大厦顷刻倒塌,亡国亡党。

3、前苏共在选拔领导人和实行干部年轻化、专业化的过程中,忽视了他们的思想政治倾向,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叶利钦取代戈尔巴乔夫,靠的就是前苏共党内那些主张搞资本主义的“精英”们。有人对前苏联干部队伍的思想状况进行研究后指出,直到70年代,前苏共领导层中还是由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人占主导地位。但到了80年代,占据前苏联党政机关要职的新一代的“精英”们开始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代之以典型的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些人表面上不断重复党的文件和社会主义教科书上的观点,但自己并不真正相信,他们认为实行私有化的改革方案对自己最有利,从生产资料的管理者变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既可以实现个人财富的更快增长,又能让子女合法地继承财富和权力。在这些“精英”们的全力支持下,叶利钦终于以较为和平的方式迫使前苏联解体。可见,虽然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都必不可少,但如果缺少了革命化,选拔的干部对马克思主义没有坚定信仰,背离了党的宗旨,抛弃了人民大众的利益,甚至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的反对派,那么他们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三个方面的优势越突出,其发挥的负面作用也会越大。

〖从苏共教训看“三个代表”思想之重要〗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看,或是从共产主义的总纲领——共产党宣言的角度去考察前苏共亡党的教训,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定论说,这场前苏联剧变的总根源是前苏共背离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则,就是长期违背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因而必然亡党亡国。有了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以“三个代表”为纲与前苏共的严重悲剧进行直接的对照。

1、长期拒绝改革开放,坚持高度集权的计划指令经济,使经济停滞以致衰落。这是没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严重压抑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使社会主义失去了影响力。

2、长期以来脱离群众、信仰变质,前期搞左倾教条,党内无民主。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和清洗,马克思主义成了教条,成了对付人民群众的口号;后期搞右倾投降,全盘西化,奉行西方的自由主义政治、行“人道的社会主义”,抛弃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典型的没有“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表现。

3、前苏共党的领导层中的严重腐败,已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即他们所攫取的特权和社会财富之多,使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外衣已成为他们更放手,更放心地侵占和鲸吞更多的社会财富的障碍,他们已不能满足于能够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的事实制度,他们要的是与腐败的事实制度名符其实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他们实现了在自己政党的葬礼上完成保障自己致富的法律程序的目的。在人民的心目中由于他们早已变质腐败,而不再承认他们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对它的倒塌示以冷漠是自然的。因为这样的党和社会主义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还有什么关系吗?这些都非常尖锐地提示了前苏共完全违背了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原则。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透视苏共亡党亡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它能使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前苏联剧变中抓住事件的本质。它使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如果理想和信念崩溃,社会精神道德堕落,腐败泛滥,监督、法制虚设,文化颓废,三欲(人欲、权欲、物欲)横流,如果人民大众失去了对社会主义和党的信任,党被腐败分子所控制,如果国家出现内乱和分裂,各种内外敌对势力乘机夺权,亡党亡国的危险便可能变成现实。谁都知道:“谁能打倒共产党?谁也打不到共产党!只有共产党内部腐败,才能不打自倒。”(国内一位民主人士在全国政协会上的发言)。谁腐败,谁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背叛。我们必须牢记江泽民同志的指示:“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反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苏为鉴,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俄罗斯联邦的生活】

戈尔巴乔夫呼吁民众支持普京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和苏联武装力量统帅职务,并把使用核武器的权力转交给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

苏联解体之后,戈尔巴乔夫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待遇和生计〗1991年12月21日,独联体7个国家的元首在白俄罗斯举行首脑会议,签订了关于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生活保障的文件,文件中没有提及保障戈尔巴乔夫本人和他的家庭不受侵犯的话。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首脑会议上决定,按国家干部最低职务工资给戈尔巴乔夫计算退休金,每月发给他4000卢布,这个数目在当时非常可观,并且终身给他养老金,为他提供别墅、汽车和警卫。给他的国家别墅离莫斯科有14公里,别墅里有厨师、女服务员和女管家,还拨给他17个警卫和一辆带高档自动电话系统的“吉尔”牌轿车。

1991年俄罗斯发生通货膨胀,戈尔巴乔夫原来很可观的退休金已值不了几个钱,到1994年只值2美元。1993年,戈尔巴乔夫的助手给退休基金会写了询问信。1994年秋,俄罗斯当局通过专门决定,规定戈尔巴乔夫的退休金为国家最低退休金的40倍。1992年4月初,戈尔巴乔夫接受了法国《解放报》和国家电视一台记者的采访,他非常尖锐地批评了叶利钦。第二天,他的“吉尔”轿车就被换成不带自动电话系统的“伏尔加”轿车,直到1997年,才给他的“伏尔加”轿车安上了低一个档次的自动电话系统。他的警卫人数也逐渐减少,先是17个,接着是15个,后来减少到12个,最后只剩下3个。 。

〖戈尔巴乔夫基金会〗1992年1月他主持成立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研究基金会(戈尔巴乔夫基金会)(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фонд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и политолог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Гобачев Фонд))。

〖电视节目主持人〗2009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获得一份当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新工作,可以令他通过媒体敞开心扉。

作为合作伙伴,戈尔巴乔夫将出任《权力秘密》节目的主持人及首席编辑。这一电视节目由一家德国公司资助,主要以文献纪录片为主,戈尔巴乔夫可以访谈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其中有不少人还是他的老友。许多国家要人已经答应在戈尔巴乔夫的节目中亮相,如美国前总统布什、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及柏林墙倒塌时的德国外长根舍等。布什总统图书馆基金会的发言人说:“布什先生非常盼望能接受这个访谈。”

尽管这一节目将介绍许多国家要人,但节目将以英语播出。戈尔巴乔夫会在翻译的帮助下主持节目进行采访,届时观众们会看到戈尔巴乔夫和某位要人在一处具有历史意义或个人风格的地方进行访谈。例如,戈尔巴乔夫将和前德国外长根舍在柏林墙下倾谈,与美国前总统布什在得克萨斯州聊天。除此之外,戈尔巴乔夫还计划带领观众走进这些政治人物的私人生活,如参观他们的厨房、酒窖和个人办公室等。在拜访老布什的时候,他们两人计划打一场篮球赛,吃富有得州风味的烧烤大餐。

据节目组介绍,甚至节目还在计划中时,戈尔巴乔夫已经积极出谋献策。节目组发言人说:“戈尔巴乔夫先生在镜头面前是一个真正的表演者,他真是一个很有天分的演员。”

〖党派政治〗社民党

1999年9月开始筹建俄罗斯统一社会民主党,2000年3月11日当选为该党领袖。

2004年5月,俄社民党主席坚持要同亲政府的统一俄罗斯党达成政治协议,但戈尔巴乔夫则反对这一举措。在2004年5月22日举行的一次党内会议上,戈尔巴乔夫因与党内人士在党派发展方向上有争议而辞去了该党领导人职务。

社民盟

苏联前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于2007年10月20日当选为全俄社会运动“社会民主联盟”主席。这个决定实际上是代表大会在只有两票反对的情况下一致通过的。

“社会民主联盟”代表大会的与会者在会议结束后通过的声明中含有对俄罗斯民主现状的批评。 声明中说:“俄罗斯社会中实际上缺少现实和起作用的反对派。对各种示威活动都采取严格的警戒措施。‘权力党’实际上垄断了俄罗斯的行政和意识资源。”

戈尔巴乔夫表示,“社会民主同盟”将支持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改革进程。该政治组织不会参加将于今年12月举行的俄罗斯大选。普遍预测,普京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将获得下届大选的胜利。

在回答记者关于是否参与2008年总统大选的问题时,戈尔巴乔夫说,他不准备参选。

俄罗斯社会民主党因不符合俄罗斯新法对政党的要求,最高法院取消了这个政党,此后根据戈尔巴乔夫的倡议成立了“社会民主联盟”。戈尔巴乔夫曾是组建这个政党的发起人,同时也是该党主席,但是后来他不再担任主席一职。

〖其他〗1993年5月24日,戈尔巴乔夫在国际绿十字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该组织第一任主席。

【名望与评价】1981年3月戈尔巴乔夫同志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提出“加速战略”以及“民主化”、“公开性”、“新思维”、“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等口号,并采取一系列积极行动缓和与西方的关系。

1982年,时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戈尔巴乔夫同志宣布苏联将放弃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教条,允许东欧国家民主化。他将这个政策戏称为“辛那屈教条”。这个政策在东欧于1989年内导致了一系列大多是和平的革命。只有在罗马尼亚发生了暴力事件。这实际上结束了冷战,为此戈尔巴乔夫于1990年10月15日获诺贝尔和平奖。

Mr. Mikhail Sergeyevich Gorbachev

西方人士认为戈尔巴乔夫为人坦率,有教养,有风度,彬彬有礼,谈吐轻松自如而且富有幽默感;认为戈尔巴乔夫是一位新型苏联领导人。

在西方国家戈尔巴乔夫的声望非常高,因为实际上他是结束冷战最主要的人物,但在俄罗斯他很不受欢迎,因为许多人认为他应该对国家的没落和今天的许多困难负责。在1996年俄罗斯总统选举中他只获得了1%的选票,并且最近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决定以“导致苏联解体,是我们所遭受的苦难的罪魁祸首”的罪名对其进行刑事诉讼。

俄罗斯人民对他褒贬不一分歧很大,毁之者骂之为历史罪魁,誉之者赞其为民主功臣。只不过,十年前前者似乎人多一些,十年后后者似乎在人数上呈现愈来愈多的迹象。普京曾给他写生日感谢信。

约2000年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对戈尔巴乔夫的历史功绩作出肯定评价的人只有16%,有31%的人持否定态度,另有49%的人对他作出了中性评价。

“戈氏尚且健在,其主政期间所做出的一切重大历史决定,距离现在的时间,实在太近了!所以恐怕不能轻下结论,否则容易出现偏颇甚至有背历史真实的谬误。

戈氏作为一位退位时间不太长的俄罗斯政治家,其当年主政期间所做出的那个最后历史性决策,不论是一场欢快的民主盛宴,还是一剂苦口利病的良药,最终吃到肚中的都是俄罗斯人民。所以唯有俄罗斯人民所下的考语评价,才是历史最乐意接受的结果。除此之外,任何人似乎强加不得。”

【与中国的关系】

1989年5月16日 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会谈

1989,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邀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次访问是自1959年以来苏联最高领导人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等与他进行了会谈。

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两位领导人就中苏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5月17日,戈尔巴乔夫向中国学术界人士发表演讲,并举行了记者招待会。18日,中国和苏联发表了一项联合公报,共18条。当天,戈尔巴乔夫一行离开北京到上海参观访问,随后回国。

参见:《中苏联合公报》(1989.05.18)

赵紫阳会见戈尔巴乔夫

【家庭】戈尔巴乔夫年轻时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学并在那里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赖莎(又译雷莎,赖莎因患白血病而于1999年9月去世)。1953年9月他们结婚,1955年戈尔巴乔夫毕业,两人一同回到戈尔巴乔夫的故乡。

戈尔巴乔夫先生的妻子拉伊萨·马克西莫夫娜·季塔连科(赖莎·季塔连科,(Raisa Titarenko)是哲学博士,莫斯科大学的教授。女儿伊琳娜和女婿都是医生。

《尚未结束的历史:戈尔巴乔夫访谈录》

2007年5月24日摄

作者:鲍里斯·斯拉文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定价:899.00元

ISBN:780109629

出版日期:1937-01-01

版次:1

开本:31开

简介:

《尚未结束的历史——戈尔巴乔夫访谈录》一书适逢戈尔巴乔夫70周岁诞辰之际出版。希望该书能引起社会的兴趣。读者通过阅读此书,会对苏联第一位和最后一位总统其人及其观点得出自己的结论。戈尔巴乔夫正重新积极参与政治社会生活。相信他的参与会把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民主主义充实到我国当代政治生活中。作者坚信,在11世纪初,俄罗斯的社会民主主义也会和上世纪初一样被社会所接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