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血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念

组成:以理血药(活血祛瘀药、或止血药)为主;

作用:活血祛瘀、或止血;

治证:血瘀证、或出血证。

分类与适应证

1、活血祛瘀—治血瘀证

—刺痛有定处、入夜尤甚,舌紫暗,

或有瘀斑瘀点,经来有块,包块

触之有形,固定不移,按之疼痛,

脉涩或弦

—代表方: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

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

2、止血 —治出血证

—血液离经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

便血、尿血、崩漏、皮下出血。

—代表方:黄土汤,小蓟饮子

使用注意

1、详审病机,分清标本缓急,遵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的治则。

 2、活血祛瘀剂常配行气之品,以调畅气机,使气行则血行。

 3、祛瘀须防伤正,必要时可配补益之品,使到祛邪而不伤正。月经过多及孕妇 慎用。

4、新瘀证急,多用汤剂;久瘀证缓,外伤出血,多用丸散成药。

5、止血须防留瘀,必要时可选用有活血祛瘀作用的止血药;或适当配伍活血药,使到止血而不留瘀。

6、上部出血者,忌用升提药,可酌加牛 膝、大黄以引血下行;下部出血者,忌用沉降药,可酌加焦芥穗、黑升麻黄芪等以助升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