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通用名:嘧霉胺
英文通用名:Pyrimethanil(ISO,BSI)
化学名称:N-(4,6-二甲基嘧啶-2-基)苯胺
制剂类型:12.5%乳油、20%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20%悬浮剂
理化性质:白色或白色带微黄色结晶。能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室温下(25℃)在水中溶解度为0.121g/L, 在25℃下熔点96.3℃(纯品),蒸气压2.2×10-3Pa(25℃),在弱酸-弱碱性条件下稳定。
作用特点:。
为新型杀菌剂,属苯胺基嘧啶类。为当前防治灰霉病活性最高的杀菌剂。
其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病菌浸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
作用机理独特,对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类(苯并咪唑类及氨基甲酸脂类)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有效。
同时具有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迅速达到植株的花、幼果等喷雾无法达到的部位杀死病菌,药效更快、更稳定。
对温度不敏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施用不影响药效。
防治对象:
是防治灰霉病的一种高效、低毒杀菌剂,具有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可迅速传到植物体内各部位,有效抑制病原菌侵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侵染,彻底杀死病菌。与其他杀菌剂无交互抗性,而且在低温下使用,仍有非常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用于防治黄瓜、番茄、葡萄、草莓、豌豆、韭菜、等作物灰霉病以及果树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等。
防治黄瓜 番茄 等灰霉病,在发病前或初期,每亩用40%嘧霉胺25-95g,兑水800-1200倍,亩用水量30-75kg,植株大,高药量高水量;植株小,低药量低水量,每隔7-10天用一次,共用2-3次。一个生长季节防治需用药4次以上,应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性。露地菜用药应选早晚风小、低温进行。
毒性:低毒,小鼠经口LD50为4061~5358mg/kg,大鼠经口LD50为4150~5971mg/kg,大鼠经皮LD50大于5000mg/kg。对家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性,在实验剂量内对动物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注意事项:
贮存时不得与食物、种子、饮料混放。 晴天上午8时至下午5 时、空气相对湿度低于 65%时使用;气温高于28度时应停止施药。
解毒参考方法:1、用药时如果感觉不适,立即停止工作,采取急救措施,并携标签送医就诊。2、皮肤接触: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彻底清洗受污染的皮肤。3、眼睛溅药:立即将眼睑翻开,用清水冲洗10-15分钟,再请医生诊治。4、发生吸入:立即将吸入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请医生诊治。5、误服:立即携带标签,送医就诊。无特效解毒剂,请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