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工号子(forest worker's haozi)
中国民歌体裁劳动号子的一种。流行于东北、西北
以及南方的一些森林地区。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伐木
号;一类是拉木号。由于各地地理环境、劳动习惯的不
同,又包括众多的品种,名称不一。如大小兴安岭、长
白山林区的拉木号,就有蘑菇头号、大掐子号、拽大绳
号、嘹号、瓦扛号、流送号等;甘肃的抬木号子和青海
撒拉族的放木号子;福建武夷山的伐木号子和闽北、闽
西林区的运木号(包括长尾号、驮木号、扛木号等)、砍
伐号子以及锯木号子等;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的林
区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林工号子。
林工号子大都没有固定的唱词。主要为见景生情的
即兴编词。它的内容也多以指挥每个具体劳动的步骤,
统一步伐,鼓动情绪与注意安全为主。
音乐特点 ①曲调十分丰富,大都依字行腔,与当
地方言音调结合紧密。曲调多为上下句结构,采取乐句
或乐段的多次反复进行。乐句可长可短,随时可以结束。
领句曲调几乎很少相同,即兴创作性强,常常吸收说唱、
戏曲等曲调的因素。有的视距离而定,近者,时间短,句
数也少。②节奏音型多变,往往视劳动工序而定。如抬
木号子,1拍1步,节拍也受其制约。一般节拍有1拍子,2
拍子,3拍子,4拍子等规整的节拍形式,由于不同工序
的衔接,也出现各种混合节拍。③有时由于领唱和唱的
交叉叠置,形成二声部、三声部形式,如大绳号。有时
领唱部分由2人担任,形成二声部结构,再加上和唱部分,
构成四声部形式,如东北拉鼻子号。这种即兴的多声部
的和声结合是不固定的,有的是由于旋律的繁简不同,或
起音相异而产生。④多数号子为单一调式、调性,少数
有调式、调性的转换。⑤曲式结构大体上有3种类型:第
1种由上下句,即两个乐句(一领一和为1乐句)构成简
单的乐段,上、下两句稍加变化,作多次反复。第2种是
在第1种类型的基础上,另外加1个缓冲句,以适应某种
工序的需要。第3种是由领与和两者相呼应的乐句,构成
简单的乐段,作多次变化重复,和唱的曲调多从领唱的
曲调变化产生。此外,领唱者往往在开始时,有一个自
由发挥的号头引句,作为外加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