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体裁劳动号子的一种。亦称“岩工号子”、
“送石号子”。流传于南方的开山采石工地,其中以四
川、湖南、浙江、福建等省为最普遍。
石工号子的歌词有两种 一种是无特定内容的劳动
呼号;一种是触景生情的即兴编唱和传统叙事歌词,如
《孟姜女》、《唐僧取经》之类。后者歌词多为 7字上
下句或 4句为一段。歌唱时每句第4字和第7字之后常加
入节奏性很强的呼号声。
音乐特征 ①多为套歌结构形式。根据劳动程序,
一般都包含有:到采石场时唱的“开场号子”;用大锤钻
打巨石时唱的“大锤号子”;巨石开缝后用钢条、木棒
撬动石料时唱的“撬石号子”;用绳索将石料拉走时唱
的“拉石号子”;集体将石料抬走时唱的“抬石号子”
等。②成套石工号子中的各单个曲目,彼此间风格各异,
如大锤号子多由劳动者在挥锤前唱出自由辽亮的山歌性
腔调,然后在举锤和落锤时唱出极有力的呼喊式歌腔,音
乐粗犷豪壮;“撬石号子”因劳动强度较轻,动作协调,
曲式多为呼应式对句结构;歌腔则比较柔和流畅,“抬
石号子”,因歌腔需配合集体步伐(分快步和慢步两种),
节拍清晰、规整,节奏鲜明。其中走快步的歌腔轻快活
跃,结构多为短句接应式,走慢步的歌腔稳健有力,结
构多为长句接应式。③曲调大都与当地其他民歌,特别
是山歌,有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