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义圣路易斯(ST.LOUIS,即SAINT LOUIS),saint是圣人的意思,一般是人死了,且为基督(天主)教的传播等作出受教廷认可的贡献,才能得到这个称号。
城市美国密苏里州东部大城市,人口40多万。也是第3届奥运会的举办地。位于美国最长的密西西比河中游河畔,美国大陆本土的中央,几乎处于美国的几何中心,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片地区当年是法国的殖民地,城市由法国国王得名。美国的经济发展是由东部大西洋岸向西部广大荒凉地区推进的,欧洲殖民者以及后来的人流货流也不断地从这里涌向西部地区,美国地理学家通常称这里为向西进发的门户。坐落在城市中心区的萨尔南拱门(也叫圣路易斯弧形拱门),是一个倒着的悬链线,也是美国向西开发的一个象征,这座雄伟壮观的不锈钢抛物线形的建筑物,高达192米,是1964年动工后仅用两年时间建成的。拱门底部有缆车可以直达顶层。
现在,圣路易斯城是美国密苏里州最大的城市,也是密西西比河畔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市区被密西西比河分成两半,河东叫东圣路易斯,历史发展较早;河西叫圣路易斯,历史发展虽然较迟,却是市区的主要部分,面积约159平方公里.
历史上圣路易斯是印第安人的皮毛交易集市口岸和美国最大的牛市场,后来发展为美国皮革制鞋工业的中心。1764年,法国冒险家兼商人皮尔•莱克利德从新奥尔良来到圣路易斯的发祥地——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的汇流处,当时法兰西帝国日趋衰落,他抱着摆脱英国殖民者控制建立法国式的最后一座城市的愿望,在密西西比河西岸建立了初期的城市雏形。为了纪念法国国王圣路易斯九世,就将该地命名为圣路易斯。从1800年后,圣路易斯出现了初期的繁荣和发展,到1850年,发展成为中等城市,人口达16.2万,是当时美国的第11大城市。
南北战争后,由于铁路的修建,交通和工商业迅速发展,圣路易斯市成为水陆交通的枢纽和向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基地。圣路易斯市经济腹地广大,交通和用水条件十分优越,附近地区又有丰富的煤、铁、石灰石和有色金属等自然资源,为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圣路易斯大都市地区有3000多家工业企业,是美国多种工业的集合体地区之一。因此,多样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是圣路易斯工业最显著的特征。汽车制造业一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中期以后,降为仅次于底特律的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中心。
圣路易斯的电子仪表工业和电子技术水平相当发达,埃默森电器公司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电子企业。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麦克唐纳--道格拉斯总部就设在这里,世界上首先登上月球的宇宙飞船是在这里制造的,之后还制造了多艘宇宙飞船。圣路易斯的食品工业和制鞋工业也很发达,食品工业中以生产饼干和啤酒闻名全国。酿酒业垄断着全国。这里有30多家制鞋厂,为美国仅次于波士顿的第二大制鞋中心。
圣路易斯是全国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也是全国第二大铁路运输的终点站,第五大航空交通枢纽和第六大卡车运输中心。市境内的港口岸线长达116公里,在密西西比河两岸有近百个现代化码头。全国有14条铁路线汇集在圣路易斯,通过该城的铁路占全国总里程的73%,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和原料燃料等通过这个枢纽与全国东西南北各站转接,市区设有17个调车8个货物装卸场地。
由于圣路易斯的地理位置适中,喷气式飞机约在3个小时内便可以抵达美国大陆的大多数主要城市区域。该城与全国55个城市都有直达班机,国际机场上每天起飞的班机有250多架次。
在圣路易斯城的居民中有大量的威尔士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的后裔。而大批的黑人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聚居在这里。目前居住在市区的黑人有20多万,占市总人口的1/3左右。由于复杂的历史背景以及多种民族聚居的原因,圣路易斯市某些地区形成了国际性的住宅区和小市镇区,其生活方式和习惯也不尽相同。不少美国作家把圣路易斯人的性格描写为兼具北方人的干劲和勇气、东部人的文化技术、西部人的远见卓识和南方人的热情好客等方面的优良传统,说明圣路易斯人与美国的四面八方都有密切的关系。
圣路易斯市属于潮湿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12度。冬季受加拿大冷气团南侵影响,容易造成降霜飞雪的天气,夏季受墨西哥湾的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又有闷热之感。
其他同名城市及地区1、阿根廷中西部的省。面积7.67万平方公里。人口28.6万(1991)。首府圣路易斯。西部和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干旱的潘帕斯平原。平原炎热,山地凉爽,气候干燥,年降水量600-900毫米,自东向西递减,有大片沙漠和盐碱地。主要河流有金托河和孔拉腊河。矿产资源丰富,有银、铅、锌、钨、玛瑙等。森林面积达12万公顷。经济以林业和畜牧业为主,饲养牛、羊、猪等。河谷发展灌溉农业,主产葡萄、苜蓿、小麦。工业以农牧产品加工为主。
2、阿根廷中西部城市,圣路易斯省首府。在圣路易斯山脉南麓乔里约斯河畔,海拔765米。人口7万(1980)。始建于1594年。商业中心,集散谷物、牲畜、木材以及玛瑙等矿产。有食品、锯木等工业。泛美公路和横越安第斯山铁路中途站,有飞机场。设有地震观测站。
3、巴西东北部海港,马拉尼昂州首府。在圣马科斯湾和圣若泽湾之间、圣路易斯岛西北岸,有铁路连接大陆。人口18.2万(1980)。始建于1612年。主要输出巴巴苏油、蓖麻籽、香料、皮革、木材等。有制糖、纺织、榨油、皮革、水果罐头、可可加工、金属制品、化学等工业以及渔业。有大学。市内多殖民时期教堂和其他建筑物。铁路通特雷西纳和福塔莱萨。
4、古巴东部城市,位于圣地亚哥·德·古巴省中部,是该省所辖的县区 (municipio)之一,距离省府圣地亚哥以北19公里。辖区面积498平方公里,人口8.9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7.7人,大于古巴全国的人口密度。本城建立于1827年,1898年得到县区地位。本县区交通便利,农业以咖啡、蔗糖业为主,“拉斐尔·雷耶斯”和“帕基托·罗萨雷斯”两座蔗糖加工厂位于本县区。此外开采也有锰矿开采。
该县区分为6个街区:多斯卡米诺斯 (Dos Caminos)、拉路斯 (La Luz)、马哈瓜沃 (Majaguabo)、二里山 (Monte dos Leguas)、北部 (Norte)和南部 (Sur)。
知名人物:伊布拉伊姆·费雷尔 (Ibrahim Ferrer),世界知名的古巴歌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