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性贫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再生性障碍性贫血又简称“再障”,是由于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造血功能低下或部分衰竭,使得血细胞生成障碍,引起全血细胞数量减少。

“再障”的病因很多,但多数原因不详(称原发性),目前能查明病因的仅占少数(称继发性),常见的有:(1)化学和药物因素:如长期接触苯及其衍化物、砷、铋、汞、金制剂;口服或注射氯霉素、氮芥、保泰松、三甲双酮、磺胺、他巴唑等药物。(2)物理因素:如进行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检查等。(3)生物因素:严重细胞感染(伤寒、白喉、粟粒性结核等)、病毒感染(肝炎)、寄生虫病(黑热病、晚期血吸虫病)。(4)疾病的晚期,如慢性肾功衰竭、长期严重贫血等。

“再障”分为两型,其中急性型少见,发病急而病程短、进展迅速,以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慢性型起病慢,病程长而平稳,以进行性贫血为主要表现,出血多见于皮肤或黏膜,感染轻,易于控制,伴有呼吸道、口腔、咽峡等处溃疡,颈部疖肿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