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作者:董志强著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
页数: 272
开本: 32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11195856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其他经济学理论
定价:¥28.00
内容简介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近百个故事讲述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世界的运用,使你通过快乐地学习生活中无时不在的博弈掌握竞争的技巧。让我们在遍及古今中外人文、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管理、心理行为等领域的故事长廊里酣畅淋漓地感受博弈的精巧和运筹帷幄的快感!
作者简介董志强,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从事博弈论与商业策略、组织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中国管理科学》等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也在《读书》、《经济学家茶座》、《21世纪经济报道》等大众报刊上发表了大量随笔和评论。此外,自1999年起,他还主办了一个传播现代经济学知识的公益网站“似乎有知识”。
目录推荐序 快乐地学习博弈论
1 关于博弈论
博弈的要素
谁应该学习博弈论
思维和策略技巧
读者和我之间的博弈
2 博弈范例
别人的红包更诱人
三方对决:弱者的生存之道
三国风云:一段历史的重新解说
是否应置敌人于死地
为什么只要1美元不要10美元
教授为什么这般狠心
教授的圈套
赵高设局
分而治之:合谋与组织中的歧视
理性的昏君
友情提示
3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模型
现实中的囚徒困境
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委托—代理关系中被设计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究竟有多严重
优势策略:以不变应万变
友情提示
4 智猪博弈与搭便车
智猪博弈与重复剔除劣势策略
现实生活中的智猪博弈
权利配置与强行搭便车
友情提示
5 最优反应、纳什均衡与其他几个经典案例
最优反应与纳什均衡
电视频道的性别战
懦夫博弈
协调博弈
多重均衡中最可能的结果
没有纯策略均衡的情况
友情提示
6 让策略混合起来
策略混合动机
如何寻找混合策略均衡
随机的好处
如何认识混合策略
混合策略的麻烦
友情提示
7 向前展望,向后推理
逆向归纳法
逆向归纳法的应用例子
理性的局限与非理性行为
友情提示
8 威胁、承诺与报复
威胁和承诺
历史与现实中的威胁与承诺
报复的作用
友情提示
9 谈判
生活中的谈判
谈判的策略
友情提示
10 重复博弈、长期关系与合作
重复博弈与合作
生物界合作的例子
合作与合谋
友情提示
11 集体行动和大规模协调博弈
集体行动的逻辑
现实中的集体行动困境及其克服
大规模群体的协调
嵌入博弈与均衡效率
友情提示
12 投票和选举
投票中的策略
民主选举中的策略行为
广泛的投票
友情提示
13 结束语:博弈论常受质疑的几个问题
赢利数字的问题
以猪、鹿、鸡喻人的伦理问题
博弈论是否无助于解释现象
博弈论是否对理性要求太高且不现实
博弈论是否需要高深的数学
博弈论的应用与滥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获得的赞誉董志强博士这本博弈论专著(指《身边的博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近百个故事,讲述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世界的运用,使读者能在轻松愉快之中,掌握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国际上蓬勃发展且不断推进着的博弈论知识。博弈论,与其说是一门学科,不如说它是观察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方法。正因为这一点,近些年来蓬勃发展的博弈论,不仅彻底改造了当代经济学的理论推理,而且对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甚至哲学和语言学,都在产生着广泛影响。在国人中普及博弈论知识,岂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韦森教授(《南方周末》2007-01-04)
董志强新作《身边的博弈》为我们娓娓道来博弈论的精彩应用,让我们在遍及古今中外,人为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管理,心理行为等领域中的故事长廊里酣畅淋漓地感受着博弈的精巧和运筹帷幄的快乐!
——博弈论经济学家、重庆大学蒲勇健教授(《中华读书报》2006-11-22)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董志强博士的《身边的博弈》充分体现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特别适合作为非专业人士了解博弈论的入门读物,也是不错的本科生博弈论课程的辅助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教师聂辉华博士(《中国证券报》2008-1-30)
一本很好的普及读本《身边的博弈》。希尔伯特说真正的数学大师是能向偶然在乡间小道遇见的农夫讲清楚什么是微积分几何的人,而博弈论的高手也是能向不通数学的人讲清楚什么是博弈论的人。董志强这本《身边的博弈》就展现了博弈论高手这样的风采。
——上海法律与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李华芳(《上海证券报》2007-01-05)
书摘如今,我们从博弈论角度再看隆中对,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深谋远虑。如果东联孙吴、北抗曹魏的战略能够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也许历史就 不是现在这样记载的了。可惜,从关羽镇守荆州开始,东联孙吴的战略就开始被抛弃。诸葛亮在离开荆州的时候嘱咐关羽切记东联孙吴、北抗曹魏, 但关羽未能彻底贯彻这一战略(当然,这可能本身也与荆州的产权纠纷有关,因为荆州是刘备向东吴借来的),以致败走麦城为东吴所杀。刘备怨恨在心,调兵遣将要为关羽报仇,其间张飞也被部属所害,更令刘备伤心,不顾诸葛亮再三劝阻,立誓讨伐东吴。从此,东联孙吴的战略被彻底破坏了。后来的历史大家都很熟悉,蜀、吴两个弱者皆被魏所灭。三国历史上几颗闪亮的明星就此落幕。
是否应置敌人于死地 博弈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悬疑,也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生存智慧。人们常常认为对待敌人应该像秋风扫落叶那样残酷无情,但在某些博弈中,最好的策略反而可能是放敌人一条生路。 仍然是三国时期--这个时代实在是一本很好的博弈论教材,它非常生动地表达了博弈对局中的策略互动和相互依存--在那个时代,不仅在国家战略上体现出高度策略互动,即使是一次小小的战役,也充满了智慧。 空城计,大家耳熟能详。虽然对这一故事的真实性仍有争议,但是其中的对局却令人感慨万千。有许多人认为,诸葛亮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而大胆摆下空城计,司马懿果然中计。但是,也有一种博弈论的解读认为:并非司马懿不敢攻城(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也不至于看不出空城计),而是司马懿并不想过早地除掉诸葛亮。为什么呢?因为司马懿一直受曹真等人的排挤,曾经被贬为平民。只因诸葛亮伐魏无人可挡,最后曹魏又不得不请司马懿出山。可以说,正是因为诸葛亮的存在,才使得曹魏对司马懿有所依赖。司马懿自己可能也很清楚,在自己未能掌握军国大权的时期,一旦诸葛亮倒下,也就是他自己被逐出朝廷甚至遭迫害的日子。于是,司马懿在空城计前面退却了。后来,司马懿不断扩充军权,大权独揽--那是为了自己和家族不致 在诸葛亮死后被曹魏挟制和迫害。这也许是一些曲解,大家姑且当做讲笑话吧。但是,其中的道理是成立的。既然兔死狗烹,那么猎狗最好就不要让兔子全部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