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紫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拉丁名】Gerbera delavayi Franch·

【异名】大火草、牛耳朵火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白叶不翻、小一支箭、白头翁(《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菊科植物钩毛大丁草的根。

【相关药材】棉毛紫菀 浪穹紫菀 高山紫菀 铅叶紫菀 宽舌紫菀 太白小紫菀 灰枝紫菀 东俄洛紫菀 小舌紫菀 紫菀

【植物形态】钩毛大丁草

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根细长须状,多数。叶基生,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4厘米,基部平截,下延,边缘微波状,上面绿色,下面密被灰白色绵毛;叶柄长2~6厘米。花茎由根基抽出。头状花序单生于顶端;总苞片覆瓦状,多列,外层苞片钻形,向内渐成披针形,均被毛;花白色至粉红色,后变淡红紫色,舌状花雌性,管状花两性,先端5齿裂,稍2唇形。瘦果有喙,冠毛刺毛状。花期2~4月。

生于山坡、林边、草丛中。

【采集】秋、冬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辛微苦,平。入肺,脾,大肠三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理气化痰,捎积杀虫。治痢疾,胃痛,感冒咳嗽,气喘痰多,消化不良,蛔虫症,扁桃体炎,外用可以止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

【宜忌】孕妇忌服。(性味以下出《云南中草药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