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多义词是“单义词”的对称。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或基本意义的引申意义。人们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要反映日趋复杂的客观现象,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原有的词来表示相关的其他事物, 使新旧词义并存。多义词大多是一些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常用词,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以单音词居多。多义词在使用时,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一般只表示其中的一个意义。多义词在比拟、比喻、借代等修辞中,因其“多义”的特点,可以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意义间没有关联时,只能认作是同音词的一种,如表示颜色的“白”(白的花)和表示徒劳的“白”(白费力)就是两个同音词。
有的词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多义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的是最初的或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有的是从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有的是通过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叫比喻义。例如:
鬼:基本义一一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引申义一—躲躲闪闪,不光明,如“鬼头鬼脑,鬼鬼祟祟”;也指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如”捣鬼、心里有鬼”。
海:基本义——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如“大海、东海”。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黑海”。
引申义一一大的,如“海碗、海量”。
比喻义一一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如“人海、火海”。
算账:基本义——计算账目,如:“别打扰他,他正在算账呢。”
引申义——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如:“好了,这回算你赢,下回再和你算账。”
包袱:基本义——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如“捆包袱”。
比喻义——比喻某种负担,如“思想包袱”。
汉语中的多义词是大量的。翻开汉语词典,我们就不难发现,许多词条下面都注有不止一种意义,越是常用的基本的词,这种多义性越明显。比如“打”,《现代汉语词典》一共列了25个义项,显示了语义的丰富多彩。
大量的多义词满足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以有限的词反映无限的客观事物,但是也给我们理解和使用语言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下边举三组例子,试着根据上下文。推断一下加点的多义词的含义。
(1)千丈,不是很高吗?可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
这课书很深,不太容易理解。
这块布颜色太深,做夏天衣服不合适。
(2)他已经走远了,赶不上了。
把牲口赶到外边去。
他在百忙之中赶写了这篇文章。
(3)凳子不结实了,拿个钉子钉一钉吧。
办点事真不容易,到处碰钉子。
学习多义词,要了解它有哪些意义,不同的意义经常和哪些词相搭配,阅读时,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断用的是哪个意义;写作时,要注意所用的多义词是否准确地表达了自己所要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