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别名】爬墙虎、爬山虎【异名】地噤(《本草拾遗》),常春藤(《植物名实图考》),爬墙虎、红葡萄藤、红葛(《中国树木分类学》),爬山虎(《苏南种子植物》),大风藤、过风藤(《江西中药》),三角枫藤、蝙蝠藤、爬岩虎、野枫藤、日光子、枫藤、爬龙藤、野葡萄、腹水藤、三叶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风藤(《江西草药》),石壁藤(苏医《中草药手册》)。

【学名】Parthenocisus tricuspidata

【科属】葡萄科爬山虎属

【植物形态】粉叶爬山虎 落叶木质攀援大藤本。枝条粗壮;卷须短,多分枝,枝端有吸盘。单叶互生;叶柄长8-20cm;叶片宽卵形,长10-20cm,宽8-17cm,先端常3浅裂,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柔毛,幼苗或下部枝上的叶较小,常分成3小叶或为3全裂,中间小叶倒卵形,两侧小叶斜卵形,有粗锯齿。花两性,聚伞花序通常生于短枝顶端的两叶之间;花绿色,5数;花萼小,全缘;花瓣先端反折;雄蕊与花瓣对生;花盘贴生于子房,不明显;子房2室。浆果,熟时蓝黑色,直径6-8mm。花期6-7月,果期9月。

【生态习性】地锦分布很广,北起辽宁,南至广东。黑龙江、新疆等地也有栽培。日本也有

分布。性耐寒,喜阴湿,在雨季,蔓上易生气生根。在水分充足的向阳处也能迅速生长。唯在大陆性气候地区,植于南墙和西墙者,操热季节易出现焦叶现象。对土壤适应性很强。

【栽培管理】以扦插繁殖为主,也可压条和播种。种子需经层积后翌年春播。幼苗需遮荫。1~2年生苗即可定植。用于绿化墙面时,大陆性气候地区,应植于北墙和东墙基部,宜向摹附物斜倾栽植,有利自行摹附。为使快速生长,土壤宜适当深翻,施入有机肥,生长期多施追肥。为防蔓基过早光秃和有利吸附,宜另行重剪。本种病虫害少,耐粗放管理。

鉴赏

地锦主要用于园林和城市垂直绿化,若使其攀缘附于岩石或墙壁上,则可增添无限生机。枝繁叶茂,炎夏苍翠欲滴,覆满墙壁;入秋,红叶斑烂,夺目十里。因此植于住宅、办公楼、宿舍的墙壁,围墙以及园林中建筑物附近均宜。如使矮小平房建筑攀附地锦,则浓荫如盖,不仅美观,且为室内带来不少爽意。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破老血、产后血结,妇人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沥不尽,亦白带下,天行心闷,并煎服之,亦浸酒。

2.《江西中药》:活血祛风。几筋骨疼痛,及妇人赤白带下等之由于血滞者,皆主治之。近时用作祛风止痛药,适用于关节风湿,腰脚软弱等症。

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止血。

性味: 味辛;微涩;性温

归经: 肝经

功效: 祛风止痛;活血通络

主治: 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偏正头痛;产后血瘀;腹生结块;跌打损伤;痈肿疮毒;溃疡不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磨汁涂;或捣烂敷。

功效分类: 活血药;止痛药;祛风药

4. 《本草纲目》:释名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酱瓣草、猢孙头草。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1、赤白痢。用地锦草洗净、晒干,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2、妇女血崩。用嫩地锦草蒸熟,加油、盐、姜调食 ,并喝一、二杯送下。又言:地锦草阴干,研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可止崩。

3、小便血淋。用地锦草加水捣服。

4、刀伤出血不止。用地锦草捣烂涂上。

5、风疮癣疥。用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末,敷患处。

6、趾间鸡眼。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锦草捣烂敷上,甚效。

7、黄疸。用地锦草、羊 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近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