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译文】: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糟鱼送给母亲。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糟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公物(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本故事是说世上的父母 ,都希望子女孝敬他们 ,但孝敬要正当。把公家的财物赠送给父母,这是不应该的,陶母拒收一坛腌鱼,并回信严肃地批评儿子,这是母亲教育有方。
字词解释:
陶公:对陶侃的敬称。
少时:青年时代
鱼梁吏:鱼梁,在水中筑堰用以捕鱼的一种装置。
鱼梁吏,监察鱼梁事务的官。
坩(gān):盛物的陶器。
鲊(zhǎ):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之类。
饷:赠送
官物:公物
益:高兴
境界读《陶母责子》这一历史故事,要把握住陶母对儿子的严格要求这一崇高境界。陶侃“以坩鲊饷母”,出于孝敬老母。可陶母却深感忧虑,其原因是“以官物见饷”。所以陶母毅然“封鲊付使”,“反书责侃”。
启发与借鉴世上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孝敬他们,但孝敬要正当。把公家的财务送给父母,这是不应该的。陶母拒收一坛腌鱼,并回信严肃的批评了儿子,这是母亲的教育有方。陶侃后来终成国家栋梁之才,这与母亲的教育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