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1885. 11.11~1945.12.21),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
履历:
第304坦克旅
第3骑兵团第1中队
第5骑兵团
第3骑兵团
美军第2装甲师第2装甲旅
美军第2装甲师
美军第2军
美军第7集团军
美军第3集团军
美军第15集团军
军阶受衔日期
少尉,美国陆军:1909年6月11日
1909年尚未有少尉阶章
中尉,美国陆军:1916年5月23日
上尉,美国陆军:1917年5月15日
少校,美国陆军:1918年1月26日
中校,美国陆军:1918年3月30日
上校,美国陆军:1918年10月17日
上尉,美国陆军:1920年6月30日
(战后复员战前军阶)
少校,美国陆军:1920年7月1日
中校,美国陆军:1934年3月1日
上校,美国陆军:1938年7月1日
准将,美国陆军:1940年10月1日
少将 美国陆军:1941年4月4日
中将,美国陆军:1943年3月12日
上将,美国陆军:1945年4月14日
家族身世小乔治•史密斯•巴顿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 圣加布里埃尔(San Gabriel),父亲乔治·史密斯·巴顿(1856年 9月30日—1927年 6月)是一名地方检察官,1877年毕业于维吉尼亚军校(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简称VMI),曾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圣马力诺(San Marino)首任市长,之后继承了威尔逊事业,生活富裕。母亲露斯•威尔逊(Ruth Wilson),外公本杰明•威尔逊(Benjamin Wilson)是帕萨迪纳市(Pasadena)大地主、洛杉矶首任市长,也是加利福尼亚州最大的葡萄酒和 白兰地酒制造商。乔治•S•巴顿排行老大,尚有一名妹妹妮达•巴顿(Nita Patton,1887年—1971年)。
巴顿祖先原为苏格兰人,是苏格兰东部亚巴登的地主。巴顿家族第一个从苏格兰移民到美国维吉尼亚州的祖先是罗伯特•巴顿(Robert Patton),是一名契约工,后来迎娶安妮•戈登•摩塞(Ann Gordon Mercer)为妻而晋身上流社会。家族中有多人参与过美国重要战事与殉职者,其中包括罗伯特•巴顿的岳父,独立战争中的大陆军将领, 休尔•摩塞准将。摩塞将军在 特伦顿袭击战中表现突出,之后在普林斯顿之战中负伤而死亡。
父亲一名朋友, 约翰•史格顿•莫斯比(John Singleton Mosby)是美利坚联盟国(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中的骑兵英雄及游击战领导人,经常给巴顿讲述南北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巴顿崇拜联盟国将领 “石壁”杰克逊将军(Thomas J. "Stonewall" Jackson),家族的多位成员都曾在杰克逊麾下任职。这些人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充满自信、战绩赫赫,成为巴顿效法的楷模。
巴顿相信灵魂转世的说法,认为自己是从迦太基统帅汉尼拔、 古罗马军团战士、拿破仑麾下元帅、古希腊重甲步兵、 东罗马贝利撒留将军的骑兵、斯图亚特王朝的苏格兰 高地人等多个著名、善战、勇敢,不同时代的军事角色转世而来。
年少的巴顿认定自己将来成为一名将军与英雄是必然的事情。
巴顿以及其它家族成员,宣称曾经明确目睹祖先的灵魂。就读维吉尼亚军校前到裁缝店做军校制服时发现,他的制服尺寸在高度、肩宽、腰围、胸围上与祖父、父亲都一致,认为得到祖先的庇佑。
曾祖父是家族第一个叫乔治•史密斯•巴顿(1833年 6月26日—1864年 9月25日)的人,出生于维吉尼亚州的 菲德堡(Fredericksburg)。1852年以全班24人中的第二名毕业于维吉尼亚军校,同时也是 卡巴奥发兄弟会(Kappa Alpha Order)的成员。毕业后继续修读法律,并在查尔斯顿执业。南北战争期间,担任 联盟国军维吉尼亚第22步兵团连长,后晋升为第22骑兵团团长、上校,参加厄尔利将军对联邦首府华盛顿进行的 偷袭战。1864年 9月在 Opequon战役( 第三次温切斯特之战)中阵亡。
叔祖父瓦乐•巴顿(Waller T. Patton)在盖兹堡之役 皮克特冲锋 (Pickett's Charge)中伤重不治。联盟国将军休尔•温杜•摩塞(Hugh Weedon Mercer,休尔•摩塞孙子)也是巴顿的亲戚之一。
南北战争结束后,曾祖母苏珊•铎登•格雷瑟(Susan Thornton Glasssell)带领第二位乔治•史密斯•巴顿等3个孩子(另两个孩子为一男一女)来到洛杉矶,1871年改嫁给曾祖父的表兄弟,时任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的乔治•休尔•史密斯(George Hugh Smith,1834年2月2日─ 1915年2月7日)。
父亲原名乔治•威廉•巴顿(George William Patton),生于1856年,为了纪念其继父而于1868年改名为乔治•史密斯•巴顿。
姨母安妮•威尔逊(Anne Wilson),对巴顿疼爱有加,曾在他就读西点军校期间与他作伴陪读。
巴顿1909年迎娶阿特丽诗•班宁•艾尔(Bentrice Banning Ayer),生有女儿阿特丽诗•巴顿(Bentrice Patton,1911年)、露斯•艾伦•巴顿(Ruth Ellen Patton,1915年)以及儿子 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1923年)。
乔治•史密斯•巴顿(原名乔治•史密斯•巴顿四世,George Smith Patton IV),父亲小乔治•史密斯•巴顿1945年逝世后,改名为乔治•史密斯•巴顿。1923年12月24日出生于麻萨诸塞州 波士顿,1946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曾参与韩战以及三次到越南服役。1980年退役,官拜美国陆军少将。曾带领第11装甲骑兵团以及第2装甲师,创下美国军事史上首个父子先后统领同一单位(第2装甲师)的历史。2004年 6月27日,死于帕金森氏症。
军事生涯1911年12月乔治•S•巴顿进入陆军参谋部任职。1912年夏季参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五届奥运会,取得五项全能项目的第五名。同年底在陆军参谋部办公室临时任职,一度担任陆军 参谋长伦纳德·伍德和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的副官。在此期间在《陆海军杂志》上撰文建议改进骑兵军刀获得采纳,他设计的2万把“巴顿剑”被配发到美国陆军部队,使他崭露头角。1913年夏自费赴法国学习剑术。1916年任 潘兴将军的中尉副官,两年后升任上尉。1917年随潘兴将军赴法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战行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巴顿组建了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他因此获得“美国第一坦克兵”的美誉。
1932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1932年,在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指挥下,当时是少校的乔治•巴顿参与军队对酬恤金进军事件的镇压活动。
1939年授命组建装甲旅,晋升为准将。1940年12月晋少将,任第2装甲师师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之后,巴顿1942年任第一装甲军军长,同年8月率部渡大西洋登陆北非。占领法属摩洛哥。同年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1943年率领美军与英国将军蒙哥马利率领的英国军队肃清了北非德军,1943年3~4月任美第2军军长。晋升为中将,任第一军团司令,7~8月指挥美第7集团军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1944年在英国就任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作为第二梯队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8月1日率部投入战斗,突入布列塔尼半岛和法国中部。尔后协同盟军其他部队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并向洛林方向追击逃敌。阿登战役中,奉命率部驰援被围困在巴斯托涅的美军,击退德军进攻。1945年3~5月率军突破齐格菲防线,强渡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进抵捷奥边境。9个月间,歼敌140万,解放大小城镇1.3万座,且相对伤亡最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擢升四星上将,德国投降后任巴伐利亚军事长官。同年10月转任第15集团军司令。
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期间,巴顿因殴打士兵遭到媒体抨击(即“打耳光事件”),引起盟军总部的反感。战争结束不久,他又在正式场合出言不慎,被媒体加以利用,使他在军中的地位更受到影响。
1945年12月9日,打猎途中遇车祸受伤,12月21日殁于德国海德堡。
评价人称:血胆老将、二十世纪的拿破仑
巴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呈现出鲜明的个人性格特点,粗鲁、野蛮是他在战争中留给后人的印象,潘兴元帅甚至把他叫作“美军中的匪徒”。引起世人不同评论,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和“二十世纪的拿破仑”;但也有人认为他“勇猛有余、智谋不足”、“骄傲自大、华而不实”。军事学者指出:“作为统帅人物,巴顿将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用他的个性去影响部下在战场上奋勇向前。”。他作战勇猛顽强,指挥果断,富于进攻精神,善于发挥装甲兵优势实施快速机动和远距离奔袭,被部下称为“血胆老将”。
艾森豪威尔给巴顿下结论说,他有一种“非凡而又残酷的推动力”。英国亚历山大元帅评论说:巴顿是一个推进器,随时准备去冒险,他应该生活在拿破仑战争年代——他会成为拿破仑手下一位杰出的元帅。德军的布卢fi特里特将军(担任冯·龙德施泰特的参谋长)写道:“我们对巴顿将军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盟军中最敢作敢为的‘装甲兵将军’,一个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性和雷厉风行的人。他和我们自己的‘装甲兵将军’古德里安很相似。大概是由于他最接近于我们对古典军事统帅的概念,因而他的作战指挥给我们的印象尤其深刻。他甚至进一步提高了拿破仑的基本教义——兵贵神速。”赫尔曼·巴尔克将军(指挥德军G集团军群,后来在齐格菲防线对付第3集团军)坦率地总结道:“巴顿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杰出的战术天才。我至今仍将曾与他对抗看做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和难忘的经历。”
荣誉巴顿一生获得无数奖、勋章,以下为他所获准配带的军功勋章
• 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加铜质橡叶
• 杰出服役勋章加2枚铜质橡叶
• 银星勋章加铜质橡叶
• 功绩勋章
• 铜星勋章
•紫心勋章
• 银质救援勋章
• 墨西哥服役勋章
• 一次大战胜利勋章加5枚 战斗勋标
• 欧-非-中东战役勋章加银质和2枚铜质 服役星章
• 美国防卫服役勋章
• 二次大战胜利勋章
作为德国巴伐利亚地区首任占领军司令,1955年美国陆军追赠 陆军占领勋章,以表扬他的表现。
外国勋章
• 大不列颠巴斯勋章
• 大不列颠帝国勋章
• 比利时猎豹勋章
• 比利时十字勋章
• 法国荣誉勋章
• 法国十字勋章
• 卢森堡十字勋章
• 卢森堡最高阿铎费 - 拿梭十字勋章
• 摩洛哥高级功勋十字勋章
• 捷克斯洛伐克白狮勋章
• 捷克斯洛伐克十字勋章
巴顿将军尚有多项奖章,由于不符合军服规章或非军事勋章,所以没有佩戴于戎装上。
著作《狗娘养的战争》
作者:乔治·巴顿
巴顿在这本书中对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时远征北非,西西里、横扫欧洲大陆进行了回顾,并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一些看法。
其它美国多处街道以巴顿为名,纪念这位将军。
• 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巴顿路(Patton Drive)
• 田纳西州 那希维尔市乔治•巴顿将军路(General George Patton Road)
尚有
• 由巴顿将军设计的 M1913骑兵军刀,也称为 巴顿军刀(Patton Saber)。
• 美国 M46坦克、 M47坦克、 M48坦克、 M60坦克均命名为巴顿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