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国治,男,汉族,广东潮阳人, 生于1937年3月。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并提前留校在理化系任教。1979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回国后,1984年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博士导师,并获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称号。此后,多次出国讲学和合作科研,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现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国际矿业冶金杂志编委,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教学方面:周国治主要讲授“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冶金热力学”、“相图计算”、“冶金动力学”、“统计热力学”等课程。所指导的博士论文曾获得2000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科研方面 :周国治的科研领域主要在“冶金和材料物理化学”方面。其主要贡献可概况为如下三个方面:1. 多元熔体和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计算。导出了一系列各类体系的熔体热力学性质和相图的计算公式,概括了一些新原理和方法。提出的新一代溶液几何模型解决了国际上三十多年来几何模型存在的固有缺陷,为实现模型的选择和计算的完全计算机化开辟了道路。近期这方面的工作又有了进一步的进展,几何模型已发展成统一化模型,并将热力学性质的计算进一步扩展到多种物理化学性质的计算中。2. 氧离子迁移的理论和应用。周国治及其科研小组系统的研究了氧离子的迁移规律,并将这一理论成果应用到各种工艺过程中,提出了“无污染脱氧”,“无污染提取”等冶金新概念和新工艺。这方面的成果取得了多项美国和中国专利。其中提出的国家专利“无污染脱氧体”比2000年美国TMS的提取冶金奖项目的脱氧速度快近数十倍,而且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主要研究材料在微小颗粒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已成功地被应用于纳米材料,储氢材料和Sialon材料中。周国治的许多科研成果已被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周模型”和“周方法”应用到合金、熔盐、炉渣、半导体材料等多种体系,用来处理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研究成果也被系统地编入多部高校教科书和专著中用来指导博士和硕士生的论文工作。周国治先后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中国专利二项,获得美国专利三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以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
周国治1937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其父亲赴德国留学回国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小时候周国治以好玩出了名,六年级有一次期中考他拿了5个60分,被父亲狠狠骂了一顿。后来有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上初二时有一次他跟姐姐吵架后做作业,有一道几何题做不出来,只好厚着脸皮去求她帮忙,结果被姐姐冷嘲热讽了一番。周国治苦思冥想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破解”,那一刻的感觉用他后来的话说叫“心花怒放”。从此他像换了个人似的,学习十分认真刻苦,成绩也扶摇直上,195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毕业后留校工作。
周国治的成才是从敢啃“骨头”、决不服输起步的。1964年他从金属学报上读到冶金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周元曦写的文章,里面提到有个问题解决不了,他便利用业余时间钻研起来,花了近半年的时间终于解开这道难题。他写信告诉了周元曦,周先生非常高兴,回信给予鼓励并寄给他不少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他整理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即使被赶到工厂、连队“改造”时也钻研不辍,先后写成多篇论文,“文革”后被破格提为副教授。1979年他经考试合格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修。
周国治几十年如一日做研究,在冶金材料物理化学理论研究和冶金新工艺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冶金部、教育部颁发的科研一等奖,还获得了3项美国专利。他的研究成果已写成100多篇论文发表,并被国内外应用到冶金、炉渣、熔盐、半导体以及非晶态材料的研究上。目前他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还兼任国内外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1]
2、演员周国治,198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与李婉芬表演《送礼》 。
作品
一地鸡毛 饰演:老何
四世同堂 饰演:冠晓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