佴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佴姓(Nài Xìng),起源于云南,祖宗佴湛。

姓氏源流佴姓源于黄帝后裔商汤。至东汉光武帝有左相佴湛为佴氏始祖。得姓原因是:因为皇帝负责设计和制作爵冠,爵冠傍弼珥,大王就以此赐姓竖人旁于耳边以为佴氏。宋代文学家所写的《晋山公集》有段记载是“晋代,佴湛的事迹”,说明了佴氏得姓至少有1600年以上的历史。晋代以后,佴氏很少见。[1]

迁徙分布1、在江苏南京江浦县石桥镇有一个佴家庄,分佴南组和佴北组,每隔三年祭奠祖先一次,整个佴家庄依据祖先后人繁衍尊卑分出佴氏八大家,八大家犹在长辈先人了,但后人依旧繁荣昌盛。且佴氏家族有非常细致规范的家谱。

2、江苏省句容市陈武有佴池,那里的佴姓人士都按词典上称“姓 Nài”。

3、江苏省扬州市东南40公里处有座奇特的村庄,全村大部分人都鼻梁高挺,双眼深凹,男子两颊留长须,长期保持着特殊的祭祀与葬礼习俗,这座奇特的村庄的名字就叫波斯村。截止至2009年,波斯村共有1100多户,人口4100人,其中100多户姓佴,这些人都承认自己是波斯人的后裔。特别奇怪的是这里姓佴的称自己姓“li”,而不是与中国其它地方姓佴的念“Nài”,他们认为这是因为“li”中的“i”的发音与伊朗、伊拉克中的伊字发音相同。现在,波斯村的人生活习俗已经与周围人没有多大区别,唯有祭祀方式仍保留着古波斯拜火教的色彩。波斯村在举行祭祀时,总是供奉两尊木刻偶像,一名“波斯”,一名“龙骥”,一个面善,一个面恶,俱为武士装束,头戴向上翻卷的毡帽,上插一支点燃的蜡烛。参祭人员约16人,头戴西式高统黑礼帽,身穿燕尾礼服,盛放祭品的器具是木制长方形托盘,两侧均有提把,这样的祭祀在中国其他地方是罕见的。

4、云南昆明有条街道叫“佴家湾”,云南佴姓家族据家谱记载系当年明太祖朱元璋调山东济阳卫都督佴勇任云南临安卫(建水县)。后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人读ní。

以上佴姓的分支均来自扬州,而扬州佴氏家谱记载祖先又迁徙自苏州,

历史名人佴湛: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晋有佴湛,被佴氏后人奉为佴姓的鼻祖。

佴祺:明万历年间金榜题名,荣登进士。官至御史、直隶巡按等。

佴缙:据《续通志·氏族略》载,明时有佴缙任广东都指挥。

佴杰:据《续通志·氏族略》载,清时有佴杰,曾任直隶知县。

郡望堂号1.郡望

古滇郡:

两千多年前,滇池(今云南省)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她载入典籍后不久,滇国就销声匿迹了。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哪里去了,像一个亘古的谜,没有人再提起云南古史上的这段辉煌。然而,它曾经达到鼎一时的艺术成就,即使是两千多年后,仍再没有复兴过。关于这段历史,司马迁有过一个至关重要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39年,楚国欲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南,派楚将入滇。不久,秦国灭了巴国和蜀国,庄失去了与楚国本土的联系,于是,“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这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一代滇王。在他之前是否有滇王存在,无从考证了。公元前公用一世纪左右,这个孤立的王国终于走到了终点。一位称雄滇池的滇王,向汉朝的使者提过一个认真的问题。他问:“汉朝与我谁更大?”在这位滇王的眼里,世界不会比滇国的地域大多少。可是,不久之后,这位可受的滇王连同他的天堂,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世界远比他想象的广大得多,复杂得多。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

2.堂号

古滇堂:

古滇堂在现在的云南省境内,据说自古以来,有不少姓佴的人家,在不断繁衍滋长。云南古称滇,所以一直到现在, 佴氏家族世代相袭“古滇”堂号。[2]

通用楹联1.

人杰地灵风光好;

耳聪目吸造诣高。

鉴赏: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佴姓之“佴”字的析字联。

2.

明代祺公第进士;

晋朝湛祖入典籍。

鉴赏:上联典指明代有进士佴祺,下联典指晋《山公集》中载有佴姓名人佴湛。

3.

甚嚣尘上多议论;

水落石出见真情。

鉴赏:全联典指佴姓始祖佴湛,以鹤顶格镶嵌晋代佴姓名人佴湛之“湛”字的析字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