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战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944年7月17—31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实施的进攻战役。战役目的是粉碎德军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集团,解放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两市。

战役开始前,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司令为马斯连尼科夫大将)沿普斯科夫湖东岸、普斯科夫以东、奥斯特罗夫以东、捷列霍瓦,继而沿韦利卡亚河(方面军在该河西岸有数个登陆场)占领防御。方面军(第42、第67集团军,突击第1集团军,第54集团军,空军第14集团军)当面之敌是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弗里斯纳上将,1944年7月23日起为舍尔纳上将)所辖第18集团军和第16集团军一部,由第1航空队航空兵支援。在奥斯特罗夫方向上第67集团军和突击第1集团军当面的敌军集团密度最大。德军统帅部认为扼守所占领的防御地区具有重要意义,该防御地区组成“东方壁垒”北段(即“豹”阵地)。第一防御地带位于韦利卡亚河以东,第二防御地带沿韦利卡亚河、锡尼亚河西岸构筑。防御阵地是由堑壕和交通壕连接的支撑点和防御枢纽部体系。整个防御地区分为4个野战筑垒地域。此外,普斯科夫和奥斯特罗夫两市各有市区防御围郭加以掩护。

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战役的企图,是以突击第1集团军和第54集团军并肩从斯特列日涅沃登陆场向巴尔维、古尔贝内总方向实施猛烈突击,迂回德军最坚固的奥斯特罗夫筑垒地域,首先粉碎德军奥斯特罗夫集团,尔后前出至普斯科夫集团后方,予以粉碎。右翼和中央军队(第42、第67集团军)应以积极的防御牵制德军,阻其向方面军主力的突破地段调动兵力。

在战役准备时节,军队进行了大规模变更部署,以便在斯特列日涅沃登陆场集中兵力兵器。为使德军无法察明真实突击方向,6月5—20日,在奥斯特罗夫以东进行了9个师的假集中,6月23—28日,又进行了局部进攻战役。德军注意力被吸引到这个方向。由于变更部署和在主要突击方向(56公里宽地段)坚决集中兵力兵器,至战役开始前,方面军有生力量比敌人多2倍,火炮和迫击炮多2.1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0倍。

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战役开始前,第54集团军利用友邻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司令为叶缅廖科大将)7月9日在新勒热夫东南发起进攻后取得的战果,以步兵第321师(师长为切斯诺科夫上校)于7月11—16日消灭了韦利卡亚河东岸德军各掩护群,在佩切赫诺瓦—谢缅佳希地段进抵该河,并夺取了河西岸登陆场。

7月17日,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之后,方面军突击集团转入进攻。突击集团于两天内在奥斯特罗夫以南近70公里宽的正面突破了德军防御,向纵深推进达40公里,从7月19日起,转入追击开始退却的德军。德军奥斯特罗夫集团遭到西南和西面的深远迂回。7月21日,向奥斯特罗夫进攻的第67集团军各兵团会同突击第1集团军步兵第146师,以强击攻占了德军防御中这一要点和交通枢纽。德军普斯科夫集团也受到被迂回的威胁。第42集团军利用总战果,于7月22日开始了攻占普斯科夫的战斗行动,次日会同第67集团军步兵第291师解放了该市。

奥斯特罗夫和普斯科夫两市解放,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右翼军队前出至韦利卡亚河西岸后,方面军受领了新任务,即以主力向阿卢克斯内、瓦尔加总方向发展进攻。因而,主要突击就转到了突击第1集团军地带(第54集团军一部兵力转隶该集团军)。方面军克服了德军不断增强的抵抗,于7月31日前出至伊尔博斯卡以西、劳拉;阿卢克斯内、古尔贝内务点以东一线,在此被阻止于德军“马林堡”既设防御地区之前。

点评:此战,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突破了德军坚固筑垒防御,解放了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重创德军第18集团军,克服了严重的水障碍韦利卡亚河和难以通行的普斯科夫—卢巴纳森林沼泽低地。这就为解放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次战役的特点,是大胆迂回德军最坚固的筑垒阵地,从而迫使德军普斯科夫—奥斯特洛夫集团退后。苏军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中,7个被授予“普斯科夫”,9个被授予“奥斯特罗夫”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