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都新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晋 都 新 田

曾经创造了辉煌春秋历史的晋国,在公元前376年被韩、赵、魏瓜分。两千年过去了,人们眼中的晋国,早已面目全非,留下许多无法分不清是真是假的传说,如《说苑》、《东周列国志》。就是公认比较真实的史籍《史记》、《左传》、《国语》,其后的各个注解也众说纷纭。

对于晋国和晋文化来说,在现代考古学即将诞生的前夜,有两个清初学者需要提及,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和智断曲沃县“人熊案”的张坊。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响亮口号,终老曲沃;张坊是乾隆年间的曲沃县令。顾炎武考证出叫嚣了多时的晋始封于太原的谬误,而谬误的始作俑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朝杜预,指出“窃疑唐属之封以至侯缗之灭,并在于翼”。晋景公迁都新田在何处?众望所归,即曲沃古城,也称为凤城古城,张坊则通过实地考察,确定的新田所在地,多年后已成考古发掘所证实。天堂上的张坊,自应欣慰。

对于侯马晋国遗址来说,应当记住1952年发现它的崔斗辰,时任山西省文化厅厅长。他热爱文物,每到一地,总要转转,也就是现在的考古调查。当他看到西侯马、白店地里有很多瓦片、陶片时,敏锐地意识到,这里是古晋国的重要地方。由此拉开了侯马晋国遗址调查、发掘、研究的序幕。1957年被确定为晋国最后一个都城新田,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做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在全国同时期也最多。

晋国都城唐、翼、故绛,仅有记载和传说,到现在为止,确定的也就是侯马晋国遗址。而且,1961年公布国保时,明确指出是晋国遗址,这在国保、省保甚至县保,也不多见。

在东周列国都城发现与研究中,独有侯马晋国遗址遗迹类型多和发掘面积大,发现成果也就多。有活人生活和生产的城址、宫殿、居址、手工业作坊,有祭祀天地、祖先及盟誓的祭祀坑,有人死后的墓葬和墓地等。

晋都新田以平望、牛村、台神三座古城组成了宫城,今平望、牛村高大的宫殿台基为公宫。宫城之东千余米,有北坞、马庄、呈王三座卿城,都由东西或南北两座小城组成。宫城东西,分别是宗庙和社稷地;宫城之南、之东南,为晋国公室控制的手工业作坊区;在汾河之东的平望—西高村、浍河之北的上马等地为贵族、国人墓葬区,而公室墓地则在浍河之南的峨嵋岭北麓的柳泉。以宫城为主体,左祖右社,注重军事防御、手工业生产、祭祀活动等构成了晋都新田的筑城模式,反映了当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背景,但不设郭城,颇为另类。

铸铜作坊遗址和侯马盟书,至今为其他国家所无法媲美。东周时期,晋式铜器占有了北半个中国,一平方公里的铸铜作坊于世界,都是少见的。东周时期或先秦时代,出盟书的就两个地点,一个是侯马盟书,另一个在河南沁阳,据有的专家考证侯马和沁阳互为对立,都是同一时间的,在侯马盟誓场面中,要防止或诅咒的人,他们在沁阳也在防止或诅咒在侯马的主盟人和参盟人。

这里出土有很多精美文物,现在已在国家、省博物馆展出,如盟书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上马的庚儿鼎和铜壶在山西省博物馆等,展示晋都新田的辉煌。建晋国古都博物馆,就选在晋都新田,古文化氛围更浓重、更强烈,而且,在馆址四周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保留至今的地上、地下文物遗迹,更容易体味出别具一格的千年风采。

1950—70年代,以晋都新田为核心研究 “晋国”。据老一辈考古工作者回忆,1979年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苏秉琦老先生已经给他的学生讲“春秋时期,南边有个楚文化,北边有个晋文化”。1980年以后考古学界开始提出晋文化。1985年晋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侯马召开,1994年丁村文化暨晋文化学术研讨会又一次在侯马召开,2001年晋国新田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侯马召开,2003年 “晋学”的提出晋国古都文化节在侯马举行,一步步走向深入。晋国终结地侯马两千多年后,成为新兴且富有生命力的“晋文化”诞生地。

这些都是由于侯马有晋都新田,晋国和晋文化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田、晋都、晋文化在人们心中植根。

以侯马为起点,晋文化溯源工作是1979年调查天马——曲村遗址开始的,虽然在1963年进行过小规模的发掘,收获甚微。1980年开始连续多年的发掘,现在晋文化侯马之紧接着就是天马——曲村。今天轰动国人的晋侯墓地,是侯马晋国遗址发现四十年后的1992年因被盗而被发现。

追流工作就更多了。长治分水岭、太原金胜村251墓即赵卿赵简子墓,临猗程村、万荣庙前、榆次猫儿岭、长子鲍店等,特别是长子鲍店,应当是晋公从侯马迁到屯留或端氏的墓葬。

东周时期,王权分裂,僭越现象时有发生。强大的晋国赋予了晋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同一时期的周、秦、楚、燕、齐、鲁、吴、越、郑及戎狄文化中,都有晋文化的文物发现。战国时期,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都在晋文化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步,中原考古学文化被称为三晋两周地区,足以说明。2001年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中出土了一件大铜鼎,完全是侯马铸铜遗址的风格,甚至就是出自侯马,秦国是没有的。

提到东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不能不提及侯马晋都新田。研究先秦时代的历史和考古学文化,如果缺少了晋国和晋文化,就如同王冠上缺少了镶嵌最美最大的明珠。

因为有了侯马有晋国遗址,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侯马,华国锋、钱伟长、李铁映曾亲临侯马,郭沫若没有来过侯马,但他写过两篇文章研究侯马盟书。来侯马踏寻的知名人士不计其数,吴玉章、田汉、常香玉及许多国际友人。

在考古学界,来到侯马参观、考察的人不计其数,亲自工作过的知名考古学家就有几十人,升至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黄景略,现任考古专家组组长,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会战时,他是队长,以侯马发掘的经验和教训基础,在他手里,八十年代形成了《田野考古操作规程》,约束和指导全国各地的考古工作。

晋都新田就是侯马最好的名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