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湖教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苏湖教法”又名“分斋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二地办学,使用的一种新的教法。这种教法改变当时重辞赋的学风,而重经义和时务。他在校中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治事斋则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范仲淹当政兴学时,曾取其法,“著书令于太学”。此谓“苏湖教法”。

“苏湖教法”的意义:在中国教学制度发展史上,第一次按照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中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实行分科教学;治民、治兵等实用学科正式纳入官学教学体系之中,取得了与儒家经学同等的地位;并且开创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声。分斋教学制度产生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四方之士,云集受业”,纷纷到胡瑗主持的湖州州学来求学。甚至京师太学,也“取胡瑗法以为法”,开创了我国分科教学之先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