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名称→ 南瓶鼻鲸
拉丁文名→
Hyperoodon planifrons
英文名→
Southern Bottlenose Whale
科→喙鲸科
现况→ 不详
现存→ 不详
背鳍位置→ 中央偏体后方
初生重量→ 不详
成年重量→ 6-8吨
族群大小→ 1-25
良好食区→
在南极,10只以下的族群较普遍
食性
它们专吃枪乌贼与鱿鱼,胃内容物几乎全为头足类嘴喙残渣,其中有部分南极、亚南极海域的枪乌贼也是抹香鲸喜爱的食物,不过南瓶鼻鲸似乎倾向于食用较小型的种类。另外可能包括少量鱼类与无脊椎动物。
简介>>
南瓶鼻鲸资讯极有限,也很少在海上见到。它们生活在远离船只航线的水域,并未遭受严重的猎捕,所以对其研究不如北瓶鼻鲸那样深入。南瓶鼻鲸的额隆颇像颗球,而且年纪越大越突出,雄成鲸的尤其显著;老雄鲸的前额前方几乎笔直而平坦。一般有两颗牙齿,雌鲸的留在牙龈内,雄鲸的则突生出来。然而也有一些雄鲸长有4颗牙齿,或完全没有。雌雄两性的上下颚都有牙签状的退化牙齿。南瓶鼻鲸可能会与小须鲸,阿氏贝喙鲸,以及有时会与之结伴的长肢领航鲸混淆。
行为>>
少有游近船只的记录,但可能是因为缺乏观察资料,而非它们生性害羞。长潜之后,会在海面停留10分钟或以上,每30至40秒喷气一次。树丛状的喷气高约1至2米,稍微向前喷射,天气好的时候清晰可辨。能够在水中停留至少1个小时,但是典型的潜水时间较短。快速游泳之际,尤其在受到威胁时,可能在浮升时将头部举出水面。或许能够潜得很深,但是潜水时,水平的移动距离通常不长。
别名>>
南极瓶鼻鲸,平头鲸
雄/雌>>
额隆与小嘴喙的颜色比其他部分淡,宽大的喷气孔位于凹处,末端稍微弯曲,尾鳍略呈钩状或三角形,上颚的上方凹陷,渐向末端缩小的小胸鳍,末端尖锐,躯体经常有擦伤与疤痕,腹部呈斑驳的乳褐色或灰白色,体型呈结实的圆筒状。
尾鳍>>
深潜前,可能会将尾鳍扬升出水,尾鳍没有凹刻,宽大尾鳍的后缘向内凹,呈均褐或灰色
颚骨>>
雄性的颚骨 下颚顶端的牙齿突生外露 未成年雌性的头部 仔鲸的颜色比较深,仔鲸与雄鲸的额隆较不明显。
何处观赏>>
分布范围较北瓶鼻鲸广泛,记录来自整个南极北方至南纬30度的南半球水域。其他可能的饿目击地点包括日本南部,夏威夷附近,以及沿着赤道的太平洋水域及印度洋水域,但都还未经确认;可能是本种的不同族群。大陆架外缘与海底峡谷上方,水身超过1000米的水域最常见。很少在水深低于200米的水域出现。夏季时南极冰山边缘的100公里内最常见,南极冰山边缘似乎也是相当普遍的分布地区。
鉴别清单>>
背鳍位于背部的后2/3处
前额呈突球状
嘴喙明显突出
结实的躯体呈圆筒状
体色呈蓝黑至黄色
老鲸身上的疤痕极多
喷气呈清晰的 树丛状
上颚上方向内凹
尾鳍没有凹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