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海人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片名:海海人生

英文名: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

导演: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

编剧:韦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

诺亚·鲍姆巴赫 Noah Baumbach

主演:比尔·莫瑞 Bill Murray

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欧文·威尔森 Owen Wilson

安洁丽卡·赫斯顿 Anjelica Huston

威廉·达福 Willem Dafoe

杰夫·高布伦 Jeff Goldblum

类型:喜剧/冒险/幻想

分级:R(粗口、涉及暴力和裸体镜头)

片长:118分钟

出品:试金石影业 Touchstone Pic

上映日期:04年12月10日(部分地区)

官方网站:http://lifeaquatic.movies.go.com/splash.html

影片简介:

讲述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深海冒险故事,处于事业低谷的海洋学家的爱恨情仇,随着最后一次探险之旅尽皆展现在观众眼前,旅程纠缠着海盗、孤岛和致命的美洲鲨,在漫无边际的海洋中搅起一个人性的大漩涡。

史蒂夫·塞苏(比尔·莫里饰)身份极其特殊,既是传说中的水下专家,也是臭名昭著的大话王,他倾注了一生的时间,在深蓝的海洋之下,用手中的摄影机,揭示了地球未知的一面。然而,最近史蒂夫的陆上生活过得并不舒坦,他最好的朋友和长期的合作伙伴伊斯特班被害,凶手很可能是一条致命的美洲鲨,谣言迅速在团队中流传,他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就在史蒂夫修养期间,一个叫尼德·普利姆敦(欧文·威尔逊饰)的南方小伙子找上门来,自称有可能是史蒂夫从未谋面的儿子。

专横自大的史蒂夫偏偏很受众人拥戴,突然做了父亲的他心头泛起一丝愧疚,决定拿出一个父亲应有的威严和能力,出海去寻找那条美洲鲨报杀友之仇,并拍摄自己平生最伟大的一部纪录片。

幕后故事:导演的冒险之旅

老主题加入新元素:随着三部电影《瓶装火箭》、《青春年少》和《特南鲍姆一家》的推出,韦斯·安德森用滑稽的方式观察人们现代生活和关系的特殊喜剧风格深入人心。他每一部包罗万象的喜剧都会重复热望、不适、家庭、爱情和失意这些主题,第四部电影在这些主题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充满追逐、枪战、食人鲨和深海奇迹等远洋冒险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讲,《海海人生》成了韦斯·安德森对未知世界的个人探险,他远远地抛离书卷气忘我地投入到冒险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外表混沌内里奇异的精彩电影。

十四年后一偿夙愿:韦斯·安德森的剧本大多出自于他熟悉的个人经验,这部电影的中心人物也是最贴近他内心的角色:史蒂夫·塞苏这个世界著名的海洋学家,就像一个熟悉而又罕见的老朋友。由于长期受水下电影和生活的强烈吸引,安德森总想拍摄一部远洋冒险电影。这个念头在他的心头萦绕了14年,他始终梦想着塑造一个创建了古怪的海上大家庭的奇异角色。在他还上大学的期间,就创作了一个介绍海洋学家史蒂夫·塞苏的短故事,其中还讲到贝拉芬特号和史蒂夫那个精明干练的妻子。

伙同老友创作剧本:从那时开始史蒂夫这个角色逐年丰满起来,当安德森开始考虑角色的个性和境况的时候,他找来老友诺亚·鲍姆巴赫(作家兼导演)创作了本片的剧本。他们时常在纽约一家餐馆整天创作,为这个故事添加了一个又一个个性十足的角色,随着塞苏团队的不断扩充和对角色的探索,他们终于将故事中隐藏的“暗流”提炼出来。史蒂夫·塞苏致力于组织一个团队,始终围绕着他来进行冒险,但是现在他的生活突然起了波澜,一段情感意外地打破了这种宁静。

脱离现实的陆世界:因此才有了这个关于史蒂夫·塞苏的故事,这队由他组织起来的冒险家们,以及那个任务中不确定存在的捕猎目标。同时,它也讲述了一个处于低谷的人如何再次崛起的故事。当史蒂夫遇到声称可能是他儿子的尼德,他突然发现了许多很久没有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发的思考也改变了整个旅程。这个剧本远超乎安德森以前的创作经验,他创造了一个脱离现实规则的世界。当制片人巴里·曼迪尔读了整个剧本,他深深地被安德森和鲍姆巴赫创造的世界吸引,初稿中细节的描述、感情的剖析、精到的对白无不体现出全新的水准。

奇异瑰丽的水世界:成形后的剧本不仅展示了史蒂夫成为父亲后的个人变化,还营造了一个超乎现实的奇异瑰丽的水下世界。安德森和鲍姆巴赫希望展示一个史蒂夫眼中的水世界,他们清楚自己无法和已知资料的美丽画面相比,因此便改弦易辙创造一个完全想象的世界,所以片中会出现许多前所未闻的水生物。一开始韦斯·安德森决定利用数字技术再现这些生物,后来则采用了电影摄制中的一种古老而又经典的技术——延时摄影,这让片中出现的生物和常见的电脑特效创作的东西大为不同。

打破演员的老框框:韦斯·安德森需要与众不同的创意,延时摄影恰好能够满足他的要求。没人能想象的到海洋学家的周围是一个“伪造”的水世界,这全依赖于美术、建筑、动画部门的有力支持。安德森的这种创新精神也在选角的时候派上用场,他启用一个演员的前提便是要他打破原有的印象:比尔·莫里的受众群被拓宽并成了敏感的人,欧文·威尔逊从一贯的轻松形象来了个180度转弯,给人强烈紧张感的威廉·达福尝试了一个纯粹搞笑的角色,让世界顶级演员迈克尔·甘本走下舞台饰演普通的监制,允许巴西演员塞乌·乔治(代表作《上帝之城》)任意发挥。

制作花絮:贝拉芬特号启航

在电影《海海人生》中,史蒂夫·塞苏的贝拉芬特号也成了一个主要的角色。从它色彩鲜艳的实验室、夹层中的厨房、图书馆、编辑室到梦幻般的“观测泡”,这艘船从内到外都体现出了整个旅程的奇异精神。制作部门为了寻找一艘合适的船,所下的功夫不亚于寻找一个好演员。韦斯·安德森对理想中的贝拉芬特号异常挑剔,它需要具有二战中船只的古式风格,最好是一艘全长大约50米的扫雷艇。经过数月的搜寻,他们终于在南非发现一艘50年船龄的扫雷艇,并将它勉勉强强地从开普敦开到罗马。整体看来船的外部保存还算良好,但是他们必须重建内部来达到海洋研究船的要求,重新竖立和装修了瞭望塔、船夹板后又粉刷一新。同时,他们又购买了另一艘与之相似的船,拆卸、装饰后用来拍摄内部场景。

韦斯·安德森希望让观众看到贝拉芬特号的截面构造,直观地体现所有角色在内部工作的场面,因此设计小组建造了一个纵向的半截面船体,让摄影机和剧组可以在各房间内保持线形移动。在这个半截面船体内安德森完成了一个创新的喜剧场面,他让所有演员在类似于蚁巢的船舱内走动,就像参观一座充满新鲜感的博物馆,随着光线的转换和摄影机的移动切换,一组光怪陆离的有趣画面就此诞生了。这座贝拉芬特号的半截面船体有三层楼那么高,在意大利最著名的Cinecitta摄影棚搭建完成。意大利无疑是本片最理想的拍摄地,它临近地中海又拥有众多的岛屿。在意大利拍摄的另一大好处是,颇具艺术性的欧洲工艺制品和感觉,肯定会成为影片的另一大特色。

点评:毁誉参半的远洋探险片

从《瓶装火箭》(Bottle Rocket)中对兄弟情的深度挖掘,到《青春年少中》(Rushmore)中监护人和被监护人之间疏离的刻画,再到《特南鲍姆一家》(The Royal Tenenbaums)中对亲子情感纽带的追溯,韦斯·安德森的作品带着科恩兄弟早期作品特有的柔情小炸弹,和约翰·卡萨维茨作品风格的迷踪勾魂索,轻而易举地就征服了大批观众。尽管安德森的表现手法已经为大众所熟悉,但是他仍然会不时地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在《海海人生》中,安德森带着相同的主题和不同的方式回来了:仍然是领导的苦恼,仍然是亲子的感情,仍然是类似的兄弟情,但是它们统统被关入一个漂浮的封闭空间,并带着少有的后现代风格的冷酷。有人说,一个好导演终其一生都在拍摄一部电影,安德森的新片同样再建了前三部电影反映出的人性主题,也许本片会在他的履历画上一个奇异的叹号,因为这部野心之作注定将会毁誉参半。

不可否认的是安德森保持了一贯的技术水准,他对剪切、配乐等的掌控足以媲美昆汀·塔伦蒂诺。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会说,本片糅合了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捉智双雄》、亚历山大·佩恩的《杯酒人生》、迈克尔·曼的《借刀杀人》、马丁·西科塞斯的《飞行者》,只是在主题的衬托下显得卓尔不群。但是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会说,尽管拥有莫里、布兰切特、威尔森、赫斯顿、达福、高布伦、甘本这样的大卡士,本片仍然无法摆脱它的无聊。

也许人们还在回味《碧海蓝天》(The Big Blue)的浪漫,还在欣赏著名探险家雅克·库斯特奥(Jacques Cousteau)的精神,一时无法接受韦斯·安德森看似漫不经心的远洋探险片,以至于这部电影获得的褒奖远不如他的前三部作品,但是这部异类电影说不定就成为了奥斯卡的宠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