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唐代韩愈关于人性论的代表作。收入《韩昌黎集》杂著部。 论文不赞成孟子的 “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也不赞成扬雄的“性善恶混”说。而发挥董仲舒的理论,第一次明确提出“性之品有三”:上品性善,生来具有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中品五德有所欠缺,性可善可恶;下品五德都不具备,性恶。同时还认为人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情亦有三品:上品七情控制适中;中品七情或多或少,“有所甚,有所亡”;下品则“亡与甚直情而行”。情与性的品级正相对应。《原性》承认人可以有适当的情欲,反对佛教的灭情见性主张,在当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他认为性“与生俱生”,上、下品都是“不移”,是先验论的观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