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君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又讹为于君道。魏晋时道士托名汉代高道干吉而组成的道团。干吉为《太平经》的传人,后世道书或讹为于吉。《后汉书.襄楷传》:“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仙苑编珠》卷中引《神仙传》:“吉受之乃《太平经》也。行之疾愈。乃于上虞钓台乡高峰之上,演此经成一百七十卷。今太平山干囗在焉。”干吉传早期道书《太平经》,招致不少信徒,其传人则令信徒读道书,烧香,以符水治病,形成道团,称作干君道。至三国时,尚有以干吉的名义布道者。据《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治病,吴会人多事之。”于吉被杀后,“世中犹有事于君道者”(《云笈七签》卷一——引《洞仙传》)。可见干君道在东吴信徒甚多,它大概是太平道在黄巾起义失败后演化而出的民间道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