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板顿

Pantun

又名“马来民歌”,是一种四行体的诗歌,广泛流

行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具有悠久的历史,为马来民

族固有的诗歌形式。板顿多为四言一句,隔句押韵;每

句由8至12个音节组成,格式齐整,韵律严谨,重顿挫,富

有音乐节奏感,可合乐歌唱。板顿的前两句是兴,先言

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后两句才是意之所在。但二者

之间并无意义上的必然连贯,有时只是为了从韵脚上引

出下文。板顿取材广泛,以抒发恋情者居多,由青年男

女求爱时唱和而成。此外,感于哀乐、谏事而发的也不

少,表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马来民族还喜用板顿进行

讽谏,不少具有讽喻意义的板顿诗句后来成为历代相传

的格言和谚语。板顿诗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在现

代诗歌里,仍经常可以看到板顿的旋律和节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