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歌辞

朝鲜李朝时期产生的国语体诗歌,和新罗乡歌、高

丽歌谣、景几何体、时调属同一系统,受景几何体和时

调的影响较大。每句由3.4或4.4音节组成,突破了原有

国语诗的分章的限制,根据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能更

广泛地反映生活和自由抒发感情。丁克仁(1401~1481)

的《赏春曲》是第一篇歌辞作品。至16世纪中期,著名

歌辞体诗人郑澈把歌辞发展到成熟的阶段。1592年日本

侵略朝鲜的壬辰战争时期,辞风为之一变。爱国诗人朴

仁老第一次运用歌辞形式表现反侵略战争的题材和反映

社会现实生活。17、18世纪,开始盛行“纪行歌辞”和

“闺房歌辞”。题材和作者的范围均有所扩大,平民和

妇女也加入创作的行列。“纪行歌辞”通常是记述国内

外游历的见闻,如金仁谦的《日东壮游歌》、洪淳学的

《燕行歌》和李邦翼的《漂海歌》。“闺房歌辞”在当

时岭南地方的妇女中广为流行,她们创作、传抄,成为闺

中少女少妇的主要读物。初期的“闺房歌辞”,大约是

出自封建文人之手,如《五伦歌》、《戒女歌》、《奉

亲歌》,充满封建伦理的说教。名副其实的 “闺房歌辞”,

是《思亲歌》、《离别歌》、《寡妇歌》、《闺秀相思

曲》、《花煎歌》、《怨妇词》、《寒心歌》、《秋风

感别曲》这类作品,多以感叹身世、伤别、怀人为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妇女对封建礼教束缚的不满和反抗,

是真实性情的流露。歌辞的普及,标志着民族文字的普

及,推动了朝鲜国语文学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