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考证即考据。刘因《夏日饮山亭》诗:“人来每问农桑事,考证床头种树篇。”姚鼐《夏秦小砚书》:“天下学问之时,有义理、文章、考证三者之分,异趋而同为不可废”。(考据:也叫“考证”。研究历史语言等的一种方法。根据事实的考核和例证的归纳,提供可信的材料,作出一定的结论,考据的方法主要是训诂、校勘和资料蒐辑整理。清代乾隆、嘉庆两朝考据之学最盛,后世成为考据学派或乾嘉学派。)

考证 动词

kǎozhèng

[textual criticism;textual research] 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

2.考取证书[1]2001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了90个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技术工种;也有观点认为,学历证书只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证明,而资格证书则是对一个人能从事某项工作的量化证明,因而更贴近职业本身。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是劳动力市场上的“通行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意识会不断加强,积极主动参加职业培训,以取得人才市场的“通行证”。据统计,90%的大学生须考两种证书,80%的要求考三种或三种以上。

“一张文凭,多张证书”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努力追求的目标。大学生考证,能让其在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间找到有效平衡点。当前的大学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某种脱节。单纯的高校基础知识存在许多不足,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大学生才通过“考证”来弥补教育本身的不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