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芬(1923~1998)女。7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大连医学院寄生虫学教授,民盟会员。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六届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贵州省动物协会理事,贵州省科协会员,全国丝虫病防治科研组成员,辽宁省高等院校教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黄慧芬从事寄生虫学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1956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高级防治医师训练班辅导组组长。1964年参加编写高等医药院校大专教材《人体寄生虫学》,并开始进行血吸虫、肺吸虫、钩虫、疟原虫等方面的研究。1970年参加贵州省血吸虫病流行分布的调查研究,得出了贵州省无血吸虫病流行的结论,受到国家卫生部的好评。1972年开始领导教研组人员进行丝虫病的防治和研究,1974年将我国流行的周期型马来丝虫接种鼠体获得成功,还建成了周期性马来丝虫—长爪沙鼠动物模型,填补了国内空白。此项成果多次获奖。1978年参加中央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在南方地区进行的调查,并为南方地区寄生虫病防治科技人员进修班讲课。1979~1981年为贵州省培养数名寄生虫学高级师资,1983年开始指导丝虫生物学研究的硕士研究生3名。黄慧芬多年独立完成和与他人合作完成学术专著、教材、科研论文50余篇,多篇被纳入世界权威杂志《蠕虫学文摘》,受到国际丝虫研究权威人士的重视。1984年参加编写《寄生虫学辞典》。同年应日本国政府的邀请,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了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举办的第五届寄生虫预防高级指导人员讨论会,宣读了《中国土原性蠕虫防治工作进展》,深受好评。
1998年2月23日,黄慧芬在美国病逝,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