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主要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和传统的化学合成农药相比,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具有下述特点:
1、大多数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对哺乳动物毒性较低,使用中对人畜比较安全。
2、防治谱较窄,甚至有明显的选择性。
3、对环境的压力较小,对非靶标生物比较安全。
而植物性杀虫剂,就是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中利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制成的防治作物虫害的制剂。植物性杀虫剂主要提取楝科、菊科、麻黄科、红豆杉科、木兰科、樟科等科的植物中的有效化学成分而制成的
植物在长期是与昆虫协同进化过程中,产生了防御昆虫取食的次生代谢物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 ,一种植物体内其杀虫活性成分往往不只1种,且它们之间和它们与有机体之间往往呈现十分复杂的相互作用。目前就已知约3万种杀虫活性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几大类:糖甙类(Goucosides),如皂荚素糖苷、巴豆糖苷等;苯酚类和醌类(Phenols and Quinunes),如棉子酚、核桃叶醌等;生物碱类(Aokaloids),如烟碱、雷公藤碱等;萜烯类(Terpenens),如川楝素、印楝素等;甾族类(Steroids),如百日青甾酮、牛膝甾酮等;香豆素类(Counarins),如bergapten,ieopimpinellin等;木聚糖类(Lignans),如β-细辛脑,异细辛脑等;多炔类(Polyacetylenes),茵陈二炔等;以及其它类。
植物在长期是与昆虫协同进化过程中,产生了防御昆虫取食的次生代谢物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 ,一种植物体内其杀虫活性成分往往不只1种,且它们之间和它们与有机体之间往往呈现十分复杂的相互作用。目前就已知约3万种杀虫活性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几大类:糖甙类(Goucosides),如皂荚素糖苷、巴豆糖苷等;苯酚类和醌类(Phenols and Quinunes),如棉子酚、核桃叶醌等;生物碱类(Aokaloids),如烟碱、雷公藤碱等;萜烯类(Terpenens),如川楝素、印楝素等;甾族类(Steroids),如百日青甾酮、牛膝甾酮等;香豆素类(Counarins),如bergapten,ieopimpinellin等;木聚糖类(Lignans),如β-细辛脑,异细辛脑等;多炔类(Polyacetylenes),茵陈二炔等;以及其它类。
2.1.3.植物性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由于杀虫植物中杀虫活性成分的多样性,因此植物性杀虫剂的作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作用方式有以下5种:
(1)破坏昆虫口器的化学感受器。植物性杀虫剂中的活性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具有药理作用,干扰了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编码”,从而影响其取食行为。印楝素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破坏昆虫口器的化学感受器产生拒食作用;茄碱和西红柿素能引起马铃薯甲虫外颚叶和附节感受细胞的活性,对氨基酸感细胞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2)麻痹神经与肌肉。烟碱是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激动剂,低浓度时刺激烟碱型受体,使突触膜产生去极化,与乙酰胆碱(Ach)作用相似。川楝素是一种多作用点物质,它阴断突触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它影响昆虫脑和神经组织中Na+、K+-ATP酶活性,以及AchE含量。苦皮藤素Ⅳ作用点位于神经肌肉接头,抑制兴奋性接点电位。并对黄守瓜等昆虫的幼虫表现出麻醉作用。闹羊花素-Ⅲ为一种神经毒剂,对菜青虫的AchE有抑制作用。
(3)破坏昆虫的生理生化状态。印楝素抑制昆虫雌虫卵巢发育,导致卵巢管中的滋养细胞、滤泡细胞病变。苦皮藤素-Ⅴ破坏昆虫中肠肠壁细胞,引起昆虫上吐下泻,大量失水而亡。川楝素破坏昆虫中肠,可致组织病变;阻断中枢神经传导,导致虫体麻痹、昏迷;抑制解毒酶系,影响消化吸收;干扰呼吸代谢、抑制生长发育,蜕皮、变态时形成畸形虫体。
(4)扰乱昆虫内分泌激素的平衡。印楝素抑制昆虫脑神经分泌细胞对PTTH的合成与释放;影响前胸腺对蜕皮甾类的合成和释放;影响咽侧体对保幼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影响昆虫卵成熟所需的卵黄原蛋白合成而导致绝育。
(5)产生光活化毒素。噻吩类能吸收光能,生成激发单重态,经系统间窜跃后成为激发三重态,处在三重态的光活化毒剂随即将激发能转移给基态氧,使之生成激发单重态,产生单线态氧。通过电子传递,它也可能产生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和单线态氧破坏委员长中重要的生物分子。而呋喃香豆素、呋喃喹碱、呋喃色酮等化合物,不依靠氧原子直接与脱氧核糖核酸(DNA)起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毒杀作用。
2.2. 主要的几种植物性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