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柱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缠柱造图释

据《营造法式》

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结构外观稳妥,角部两面的普柏枋上各加一个大斗和一组斗拱。

据迄今为止的调查整理,中国楼阁遗构内还没有这种实例,但可见于一些日本唐风建筑。

在大同华严寺以及善化寺内的辽金遗构中,转角铺作处共用三斗的现象很普遍,梁思成先生也称其为“缠柱造”,但由于遗构都属单层建筑并非楼阁,所谓“缠柱造”也名不副实,推测是为了增加檐角的出檐而使得转角铺作的荷重增加,于是较为灵活地增加了铺作数和大斗。

虽没有实物,但天津蓟县独乐寺辽代观音阁以及山西应县辽佛宫寺释迦塔等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