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作协会员四川仪陇人,男,成都市作协会员,担任过《读者报》、《蜀道旅游报》的编辑、记者。在《写作》、《四川工人报》、《四川农村报》、《读者报》等数十家报刊及出版社发表或出版过不少散文诗、小说、散文、言论、学术论文等,文学作品如《黄土地思绪》、《汨罗江行吟》、《巴山道上》、《巴山汉子》等。作品被收入《探索散文诗选》(沈阳出版社)、《散文诗新世纪选萃》(安徽文艺出版社)。
聊城市艺术家重庆市忠县人,曾从事过演员、舞台美术、编剧,发表和上演过多部剧作,一九九0年调入山东省聊城市从事书画艺术创作。一九九六年以来,应邀在台湾、东南亚及大陆诸多城市举办过书画展,部分作品被海内外人士和多家博物馆收藏,出版有《巴山画集》、《巴山书画集》、《巴山诗词书法集》以及包括诗、书、画、散文在内的《巴山专集》。
巴山现为山东美协、剧协、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高级美术师,聊城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社员。现在在聊城海源阁图书馆二楼办公。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男,1936年11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华名人协会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业余刻苦钻研齐白石绘画艺术风格,山水、人物、花鸟画兼攻,台湾和韩国分别出版有《巴山画集》和《巴山巴燕父女书画集》。多次应邀到香港、美国、韩国、新加坡、泰国、法国、德国和荷兰交流画艺,举办父女书画展,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等党政军许多领导人和博物馆,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菲律宾总统菲德尔·拉莫斯、日本国明仁天皇和德仁皇太子、朝鲜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主席、摩纳哥君主兰尼埃三世、泰国前总理克立·巴莫亲王、韩国国会议长黄珞周等都收藏有巴山的作品,都得到很高的赞誉,受到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的亲切接见。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中国、解放军报等和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法国、台湾、香港的百余家新闻单位专题采访介绍,新华通讯社两次专发通稿,传略已载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等十余部辞书。
历史人物巴山(?—1673)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世居哈达,清代将领。祖巴岱,国初率众来归,授世管牛录额真。再传至巴山。天聪五年,从太宗伐明,围大凌河。城兵出战,梅勒额真屯布禄、牛录额真郎格等战没,巴山驰入阵,以其尸还。六年,从伐察哈尔,其部人窜入大同,往取之。师还,巴山与承政图尔格殿,明兵追袭,设伏邀击,斩馘甚众。八年,授世职牛录章京。寻擢甲喇额真。
崇德元年,从上伐朝鲜,与甲喇额真屯泰等先众破敌。三年,兼任工部理事官。从贝勒岳讬伐明,自墙子岭入边,薄明都,击败明太监冯永盛兵;攻钜鹿,率所部以云梯先登,克之:加半个前程。五年,与承政萨穆什喀、索海等伐虎尔哈部,攻挂喇尔屯。七年,从奉国将军巴布泰率师驻锦州。
顺治元年,从入关,督所部步兵击败李自成,擢工部侍郎,进世职三等阿达哈哈番。二年,授梅勒额真,镇守江宁。三年,命总管江宁驻防满洲兵,特置总督粮储兼理钱法,驻江宁,以协领鄂屯兼任,加户部侍郎,以重其事。时江北诸山寨并起,号为明守。江宁民有谋为应者,巴山诇知之,捕斩三十人。未几,明潞安王谊石以二万人分三道攻江宁,巴山会招抚大学士洪承畴等督兵御之,谊石败走。语详承畴传。明故左通政嘉定侯峒曾以二年死难,四年,其子元瀞通表鲁王以海,取敕书及其将黄斌卿致承畴书以归。柘林游击陈可得之,有“内杀巴、张二将”语,指巴山及提督张大猷也。事闻,上以敌谋设间,诏慰承畴,而谕奖巴山及大猷“严察乱萌,公忠尽职”。六年,江南总督马国柱讨六安山寇,巴山及大猷以师会,斩其渠张福寰,诸寨悉平,进三等阿思哈尼哈番。是岁,裁总督粮储钱法,不复置。九年,将军金砺讨郑成功,请益师,部议调江宁驻防兵二百,鄂屯与理事官额赫纳、乌库理率以行,攻海澄。成功兵劫我军炮,鄂屯与额赫纳击却之。成功兵十馀万逆战,鄂屯督兵纵击,成功兵退,断桥。鄂屯与乌库理策马迳渡,成功兵溃,破其垒数十,降数千人。寻召巴山还京,以喀喀木代。十一年,复录江宁平寇功,进世职二等。
康熙十二年,卒。子舒恕,袭世职。从大学士图海讨王辅臣,次平凉城北虎山苾,击败辅臣兵。复从都统穆占讨吴三桂,击败三桂兵於松滋,进围云南,屡败吴世璠将胡国柄、刘玘龙、黄明等,又困其将马宝、巴养元等於乌木山。论功,进世职一等。卒,子长清,改袭一等阿达哈哈番。
地名亦曰大巴山,又曰巴岭,在陕西西乡县西南,支峰绵互数百里,跨南郑、镇巴及四川之南江、通江诸县,冬夏积雪,中包孤云、两角、小巴、米仓诸山,旁临汉江,东接三同峡,山南即古巴国,今地学家称汉水长江之间诸山为巴岭山脉,又小巴山,亦名小巴岭,在巴岭东南。
在江西崇仁县南。《寰宇记》旧名巴山,唐朝改为临山,《江西省志》相传汉时欒巴尝为豫章守,治妖民于此,邑人以其名名山,宋改名相山。
在湖北巴东县治南,《舆地经胜》县有巴山,县治所依,一名金字山,《名胜志》一峰分三冈,形如金字,山产茶,色微白,即所谓巴东真香说也。
在湖北松滋县西南十五里,一名麻山,《晋书杜预传》太康元年,牙门管定等夜袭乐乡,起火巴山,《寰宇记》“荆南志云,春秋时巴人伐楚,后遁而归,有巴复村在山北,因曰巴山。”山上有马鬃岭及射垛崖,相传先主入蜀,走马射的于此。在湖北长阳县南七十里,山形曲折如巴字,隋因以名县。在广东茂明县南。《寰宇记》南巴县,取县东南巴山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