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黄辉白,男,1928年11月生,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起任)。享受国务院颁发高教特殊贡献津贴。国际园艺学会会员、国际柑桔学会会员、中国园艺学会会员、植物生理学会会员、广东园艺学会理事,曾任《园艺学报》、《果树科学》、《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委,现为《果树学报》顾问。195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1979 年美国康奈尔大学果树系访问教授,回国后受聘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早期为我国少数著名葡萄学教授之一,讲授《葡萄栽培学》、《果树栽培学》;八十年代以后主要从事果树生理学研究和教学,讲授《果树生理学》、《果树研究法》等课程,为我国果树生理学早期开拓者之一。著有《果树栽培学》(参编)、《葡萄栽培学》(主编)、《热带亚热带果树栽培学》(主编)、《果树生理学》(参编)等。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以及大量译著。曾任中国园艺学会理事、河北省果树学会理事、广东省科协常委、广东省植物生物学会理事、广东省园艺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桔柑学会常务理事。从事果树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50年。早期主攻葡萄生态与结果生理,在我国最早开展葡萄气候区划研究,为我国振兴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酿造业提供战略依据,并受到国内外学界与业界的赞扬与关注。后期研究葡萄“转熟”(veraison) 生理,创新性提出浆果转熟变软和膨大的“两步说”,扭转了国际理论界20来年的徘徊状态。1980年代初纠正印度学者40年前关于荔枝假种皮发端于珠孔塞的误断。用氚水法结合水势测定法证实葡萄果实即向蒸腾的叶片供水以弥补其水分亏缺,又在夜间以低水势阻扰叶片恢复水势的生长情况,结束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学界关于“果实乃日中储水库”的争论。从20世纪80年代起,从事荔枝、龙眼等“具假种皮果实生理学”的特色研究,研究成果居国内外前列。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多项。系统科研究成果“具假种皮荔枝果实生理学研究”(1996)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侨联科技成果二等奖;“荔枝果实发育的研究”(1987)、“柑桔花芽分化机理及调控研究”(1994)连续获广东省高教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柑桔花芽分化机理及调控研究”(1995)获广东省侨联科技成果三等奖(1985);获华南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奖(1996,1999)。 发表论文约100篇。培养博士5名。

黄辉白教授向国际园艺学会申办“第一届国际荔枝龙眼学术研讨会”(广州,2000)并出任会议主席。2003年出席“第二届国际无患子科果树学术研讨会”(泰国清迈2003),宣读论文“以阶段观剖视荔枝花芽分化”,大会赞为最精彩论文,赢得国际学界热烈反响。

黄辉白教授2002年退休,现为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方果树生理研究室名誉主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