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勃朗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1812-1889),维多利亚时期代表诗人之

一。主要作品有《戏剧抒情诗》、《剧中人物》、《指环与书》等。

布朗宁夫人(1806~1861)英国诗人。出身于富裕的家庭,在乡村度过幸福的

童年生活。15岁时从马上摔跌下来,伤了脊椎骨,长期卧病在床,博览群书,醉心

于诗歌创作。

布朗宁夫人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女性。能阅读希腊文原版的荷马史诗和希伯莱语

的《圣经》。早在13岁时,其父便私下出版了她称之为“伟大史诗”的作品以及

《马拉松战役》。20岁时又出版她的第二部诗集。1833年她翻译的希腊悲剧《被缚

的普罗米修斯》问世。同年随家迁居伦敦,结识了华兹华斯等诗人。1838年,她以

诗集《天使及其他诗歌》成名。她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予以极大的关注,1844年

发表了短诗《孩子们的哭声》,愤怒抗议资本家对儿童的摧残和剥削。这首诗对敦

促国会讨论反奴役儿童议案起过一定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诗人的声望。

1846年,她不顾父亲的反对,和诗人罗伯特·布朗宁(1812~1889)私奔,在

教堂举行简单的婚礼后,同往意大利。他们大部分时间住在佛罗伦萨,在那里度过

了幸福的15年。在意大利期间,除发表了《葡萄牙十四行诗集》(1850)外,还写

下《圭迪公寓的窗子》(1851)和《在大会以前写的诗》,同情并支持意大利的民

族解放斗争。直至1861年突然去世前,她仍对当时的社会政治表达了激进的观点,

她痛斥卖淫制度,为追求女权而斗争。她说:“我深信,这个社会的破灭需要的不

是关闭门窗,而是光明和空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