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王 黎(1946——)河南省荥阳县陈铺头村人。河南省戏曲学会会员。1963年高中毕业后即任《荥阳报》记者兼摄影编辑。1978年任荥阳县北邙乡文化站站长。1960年后相继创作剧本《出发之前》、《刘峪飞渡》、《路人·情人·意中人》、《征袍奇缘》、《风流恨》等剧目。1986年主编《荥阳县戏曲志》,获河南省文化厅重点科研项目奖。1990年调荥阳县文化馆任创作员。

王黎 毕业于武汉市艺校,工青衣(四旦)。现为武汉汉剧院优秀演员。从艺以来,曾先后在《重台别》、《宇宙锋》、《二度梅》、《玉堂春》等剧目中饰演重要角色。

[1]点 评:该演员嗓音明亮,扮相端庄,文武兼备,表演细腻,刻画人物传神真切。曾获全国地方戏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暨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银奖、首届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节表演一等奖等奖项;2008年荣获第八届湖北戏剧牡丹花奖。

参赛剧目:《扈家庄》饰扈三娘、《宇宙锋》饰赵艳容。

嗓音条件、外形条件俱佳,参赛的两曲戏一文一武,武戏的身段、技巧干净、潇洒,文戏的唱功扎实、表演端庄大方,较全面地展示了演员的艺术才华。

西南交通大学理学院院长男,生于1959年10月,教授,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西南交通大学理学院院长。主要事迹和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一、教学

先后承担《光电子技术》、《大学物理》、《现代检测技术》、《专业实验》、毕业设计等本科基础和专业教学工作,组织和参与教改项目,编写教学及实验讲义多部,指导研究生20余名(8名在读)。讲授《光电子技术与光电子学》、《光学测控》、《光电信息处理系统》等研究生课程。

二、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十余项,各铁路局合作项目百余项,其中省部级鉴定项目五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六项,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

近年主持科研项目十多项,成都铁路局科委“无线数据传输系统”(2003-2004,已完成);横向课题“在线式受电弓状态图像分析测量系统的研制”(2003-2004,已完成);,校基金项目“电力机车入库受电弓及车顶状态检测预研”(1999-2001,已完成);郑州铁路局“弓网故障快速自动降弓装置”(2002-2001,已完成);北京铁路局“弓网状态动态检测装置”(2000-2002,已完成);北京铁路局“弓网故障快速自动降弓装置”(2000-2001,已完成);“机车及车辆走行部动态检测装置(2002J40)”2003年9月通过铁道部技术成果鉴定,其中两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车电线路检测装置”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川科鉴[2001]第327号);铁道部“电力机车车顶及电气综合状态检测系统(2000J49)”2001年通过铁道部技术评审;成都铁路局“机车入库受电弓检测”2003年通过成都局验收;郑州铁路局“机车运行状态动态检测装置”已完成;成都铁路局“接触网导线高度自动检测装置”,在研;成都铁路局“弓网状态故障图像存储及分析装置”,在研。

三、发表文章

近年来,在核心期刊上共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十余篇。

四、专利及获奖

获专利七项,其中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六项,排名均为第一。

“GW系列弓网运行状态综合检测系统” 获铁道部科技进步四等奖(2000),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成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DX系列内燃、电力机车通用电线路检测仪”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LY机车车辆轮对动态检测装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JG系列弓网故障快速自动降弓装置”,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加装在机车上的接触网动态质量监测系统”,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排名均为第一。

五、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在电气化铁路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应用光电检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取得国内本行业特别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

①“弓网状态动态检测装置”是铁道部立项和鉴定的科研项目(排名第一),它采用光电反射式传感器检测接触导线拉出值,空气隔离的光电信号传输系统实现高低电压隔离的信号传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装置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000年发明专利,2000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铁道部机务系统重点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已在全国10个电气化铁路局、50多个机务段推广应用200台次,运行线路覆盖全国电气化里程98%以上,安装车型包括国内运营的各类电力机车,四川电视台“科海星空”栏目和中央二台做了专题报道。

②“弓网故障快速自动降弓装置”是铁道部立项和鉴定的科研项目(排名第一),可在电气化铁路发生恶性弓网故障时实现快速自动降弓,最大程度地保护接触网和受电弓,鉴定意见“……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获两项实用新型专利,2002年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作为铁路机务系统的新三项安全检测设备,根据铁道部要求2001年起在全部新造机车和既有机车上加装,目前已在全路8个电气化铁路局和7个电力机车工厂安装运用2048套,其中,既有机车(郑州、北京、成都、昆明、柳州、上海铁路局、广铁集团等)共1466套,新造机车(株洲、大同、大连、资阳)556套,大修机车26套,为保障电气化铁路安全运行发挥出了重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③“内燃、电力机车通用电线路检测仪”,2000年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1年通过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川科鉴[2001]第327号,排名第一,2002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号:2002ED810019)。目前已在全路8个铁路局、40多个机务段运用120台,为机车状态修提供了技术参数。

④“机车入库受电弓及车顶状态检测装置”,2000年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0J49),2001年通过铁道部技术评审。该装置采用了先进的光电检测技术,光位置传感器检测滑板磨耗、光反射式传感器检测受电弓升降弓时间等,在电力机车入库,接触网不断电条件下自动检测受电弓及车顶状态的主要技术参数,代替目前断电、登车顶、目测等人工检测方法。已列为铁路机务系统的新三项安全检测设备,评为2004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目前在北京、成都、昆明、兰州、福州、柳州、广铁等铁路局等安装运用。

⑤“机车车辆轮对动态检测装置”是2002年铁道部项目,2003年9月通过铁道部技术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排名第一),已在兰州铁路局投入运用,是国内唯一进入日常运用阶段的轮对动态检测装置,列为2004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