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醒作者: 张怡微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0-1
字数: 180000
版次: 1
页数: 232
印刷时间: 2008/01/01
开本: 大32开
印次: 1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44803915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青春文学 >> 爱情/情感
定价:¥18.00
编辑推荐张怡徽就是这样一个给你太多东西去填满的女子,像承载了很多元素和标签的古船模型,于书页的空白之处悄然复活,而后在江南水乡的河道上游弋,划出一道道航线的影子,而那船舷旁流淌的,尽是淡绿的茶水。
——王若虚(《萌芽》人气作家)
张怡微的写作已经脱离了青春文学和“80后”文学的范畴,那些故作忧伤的小资情怀,在张怡微的小说里消失不见,变成直面“80后”家庭生活里的人情冷暧世态炎凉。一个刚刚二十岁的写作者在对世间伦理道义的观察上,比同龄人都要深刻得多。同时我很敬佩张怡微在文学道路上的执著与坚持,写作对于她,是一门手工活。
——霍艳(青年作家,代表作《生如夏花》、《兔八七的小时代》)
内容简介一个网络文学空间,串起了三个高中生努力成长的故事。这里面,有爱情,有友情,更多的,是年轻的孩子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呵护的亲情……
维夏的家里只有妈妈。爸爸在她小的时候就跟别人远走高飞了。妈妈多年突如其来的哭泣和责骂已被维夏视为家常便饭。维夏不太爱说话,只是通过在网络上写诗来排遣。她不孤单,因为儿时玩伴罗叙曾温暖她,但是,就是她一心相信的罗叙,却与爸爸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
这种不被人理解的苦闷和遭遇背叛的痛苦,你是否也曾经历过?
铮岩爸爸没什么本事,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的铮岩的妈妈坚持要送铮岩出国读大学。铮岩不想出国,只想借机离开这个父母从不讲话的家。只是,妈妈每天都要拨打漫长的越洋电话,从家庭琐事,到铮岩出国事宜,不停地说啊说。电话那端到底是谁,让妈妈如此信任呢?
不知道夹在打冷战的爸爸妈妈中间左右为难的孩子中,是否也有过你的影子?
童杨、肖遥这对死党儿时分别有一父一母去了日本。童杨爸爸回国后地位显赫,肖遥妈妈却再也没有消息。苦苦等待的肖遥只能与爸爸相依为命,他羡慕童杨,只是,一家团圆就是好的吗?他看到童杨爸爸在偏僻的街上挽着另一个女人散步,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守住爸爸妈妈,却不能守住这个家。无力和心痛的伤,又该如何治愈?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苦衷。当“家”这个避风港风雨迭起,当给自己唱摇篮曲的妈妈不再温柔,当自己的爸爸牵起别人的手……年轻的我们又该怎样来应对?
作者简介张怡微,1987年生,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读于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版作品:
短篇小说集《青春禁忌游戏》(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个人散文集《怅然年华》(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
2005年起在《萌芽》杂志发表影评小说十余篇。
获奖记录:
2008年,获《上海文学》“中环杯”中篇小说大赛新人奖。
2007年,《萌芽》网站2月“萌芽之星”。
2007年,中国十大“80后”小说作家权权排行榜第八名(《新周刊》、《华西都市报》、《山西商报》、《文学报》、《劳动报》转载报道)。
2005年,获全国第七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
2004年,获全国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2004年,获全国第一届语文之星大赛综合二等奖、单项刨作奖。
目录序
如果在静夜,一个旅人
在短暂的天堂
相逢绵密的思
不怕凉薄不怕寒暄
注视流逝的寻常
曾如此年轻却毫不知情
只为再见而相见
莞尔形单影只
谁知守约在途
如果在静夜,两个旅人
在成长中相视
年少有知
面向杳无穷尽的等待
收藏瞬息的笑靥
只消这刹那潋滟
再不怕凉薄不怕寒暄
整饬的他们不曾如其人
如果在静夜,三个旅人
书摘插图如果在静夜,一个旅人
“你从哪里来?”
“‘十八碎’。”
“Van在二楼。”
“嗯,可是我今天想听你的,可以吗?”
“欢迎,你好,我是师泽。”
“我知道……”
师泽是“记忆”的版主,也是“微舍”的主人。记忆里他总是穿着空阔的白衬衫,每个周日的早晨,在家中一楼的房间门口,等着信任他的孩子们出现,一贯温柔而淡定地笑。
“微舍”是个愉快的社交空间,维夏已经是这里的常客。这里的人们都在网上相遇,而后见面。虚拟和现实有时可以重叠,虽然有时,仍然相隔很远。
师泽和维夏在活动开始前短暂交谈,维夏是“微舍”的子空间“十八碎”的会员。她和师泽相识已久,但师泽主要负责另一个子板块“记忆”,因而他们的交流不多。
维夏一直想来“记忆”听师泽的主讲,那是在第一次见到师泽之后就升腾起的强烈愿望。她觉得这似乎是现实力量的推引,而与网络无关。维夏习惯把这两者分得很清楚,因为她力图把好的东西留给现实,虽然事实常常相反。
房间很满,师泽为维夏搬来了椅子,他告诉大家“记忆”今天来了新朋友,他让维夏先作个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Vega……是‘十八碎’的会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