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浙江林学院教授方伟, 1958年11月出生,男,汉族,浙江义乌人,理学博士,教授,博导,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浙江林学院副院长。
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竹类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竹产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竹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9年至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孝顺竹成花基因克隆研究”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
“雷竹可持续经营原理和技术研究”2003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主持);作为主要完成学位参加的“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加);三等奖3项(2项主持,1项参加)。
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7部,发表论文60篇,第一作者31篇(其中国外7篇)。获省部级优秀自然科学论文1-3等奖共11项; 1994年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浙江省青年科技奖;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方伟,博士,教授。现为浙江林学院副院长、竹类研究所所长、森林培育省级重中之重学科带头人、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1994、2001年曾两次赴日本东京大学作客员研究员与共同研究员,从事“东亚珍稀竹类分子生物学与繁殖特性研究”,均按期回国。热爱祖国,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先后被评为浙江林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优秀青年林业科技工作者,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浙江省青年科技奖、刘业经教授基金奖、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自1982年留校任教以来,一直从事林业教育与科研工作,长期坚持在林业科研与推广第一线,致力于林业科研源头创新,积极推广创新成果,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着力培养林业科技人才,注重发展山区经济,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致力于林业科研源头创新,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现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科研经费300多万元。主编与参编专著9部,先后在“The Indian Forester”、“Bamboo Journal of Japan”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其中1项为主持)、二等奖1项(主持)、三等奖3项(其中2项为主持),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的“毛竹笋竹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成业化”项目在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研究揭示了毛竹笋竹林定向培育笋芽萌发规律,发展了笋竹林高效益经营理论,提出了一整套毛竹笋竹林丰产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该项目经专家委员会鉴定为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获2005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结束了浙江省林业行业19年无省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的历史。主持的“雷竹可持续经营原理和技术研究”项目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笋芽四季分化理论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总结了“八项六十四字”的雷竹二季高产经营技术,经专家委员会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2004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积极推广科技创新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毛竹笋竹林丰产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在南方毛竹产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近3年浙、闽、赣、皖4省新增产值6亿余元(经济效益证明附后,下同),对推动当地的竹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将雷竹二季高产经营技术推广到浙江、安徽、江苏、福建、江西、上海等南方11个省市,先后在本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江西、上海等地举办各种竹子培训班84期,培训6725人次,印发资料4万余份,推广优良笋用母竹69万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1万公顷,增加产值16亿余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三、以创新思维指导科研管理工作,主管科研取得良好成效。自2001年3月主管学校科研工作以来,创新科研管理体制,在全校推行学科制,建立了以科学研究为主体的学科体系,着力凝炼了竹林经营与利用、经济林经营与利用、林木生物技术、园林、木材加工利用等特色研究方向;强化条件建设,加大力度建设重点实验室,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构建了良好的科研创新平台,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大大增强,整体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倍受浙江省高校界触目。学校科研经费从90年代末的100万元增加到4000余万元;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层次项目在一度中断8年后,于2001年开始每年有5-8项资助;2002年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省科技一等奖;SCI发表论文连续多年列全国林业高校前茅。
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1999年受命组建森林培育学科,培养了一支充满活力的学科创新团队,2000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争取到省级重点实验室,2005年成为浙江省高校农口唯一的科技创新基地。作为学校研究生教育主管领导,积极组织申报硕士点,争取到了硕士授予权和12个林科硕士点,研究生招生连续两年翻番,开创了浙江省高校林业研究生教育;作为一名教师,25年如一日坚持在农林教育第一线,培养博士生6名,硕士生10名,以及一大批本专科毕业生,为培养林业科技人才、发展林业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作为一名浙江省的林业科技与教育工作者,为浙江省的林业特别是竹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浙江林学院
2.诗人方伟,诗人,一九八三年古四月, 陕西延安人,古代文论研究生, 酷爱诗文,又写小说;作古体诗歌数百篇,结集《古调今弹》,又作现代诗《诗的家园》亦百余篇,出版《方伟的诗》; 在文学刊物上发表多篇作品,《燃烧的荒原》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部分代表作
风中的孩子
风中的孩子 迎着风在行走
一万年前是这样 一万年后还是这样
风中的孩子
走了很远 听不到回声 看不到人类 也看不到自己
昨天都已死亡
早已忘记了什么是快乐 什么是悲伤 还有什么是希望
如果这一刻 世界 只为一

个人悲哀
所有的哀伤 不过如此 快乐的孩子 在风中跳舞
绿 洲
春天过去了
花儿 为什么还不能尽情的开放
假使四月春风依然不来 你的心还是鲜活的吗?
在沙漠中的等待
是一个多情的王子 还是一个孤独的王
为什么 注定不会再有人唱起赞歌
你是谁的唯一
除了你,谁还能融化一滴泪珠儿?
啊,绿洲!啊,绿洲!不幸有你
这是一片用眼泪浇灌出的绿洲
在这个世上,谁会为你抛洒一滴?
这是一片用眼泪浇灌出的绿洲
就让我消失在绿洲的怀抱 就让我
在这个季节向你最后一次的微笑...
3.无锡市政府副市长方伟[1],男,汉族,1965年5月生,江苏昆山人,1986年6月入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

大学学历[2]。
1983.09——1987.07 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生。
1987.07——1988.06 江苏省社科院社科联编辑。
1988.06——1992.12 江苏省人事厅科员、副主任科员。
1992.12——1994.07 苏州新区经济贸易局副局长、苏州新区外商投资咨询中心主任。
1994.07——1996.04 苏州新区外贸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
1996.04——1997.09 苏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工委委员。
1997.09——1998.03 苏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工委委员兼枫桥镇党委书记。
1998.03——1998.11 江苏省苏州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苏州市外经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
1998.11——2001.07 江苏省苏州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事,苏州市外经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2000.09—2000.12 江苏省高级管理人才经济研究班赴美国培训)。
2001.07——2006.01 泰州市政府副市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2004.06 获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6.01——2006.03 无锡市政府市长助理、党组成员。
2006.03——2006.12 无锡市政府市长助理、党组成员,江苏省锡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2006.12——2007.12 无锡市政府市长助理、党组成员,江苏省锡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无锡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兼)、党组书记。
2007.12——2008.01 无锡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江苏省锡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无锡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兼)、党组书记。
2008.01—— 无锡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江苏省锡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无锡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无锡市十四届人大代表。
4、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方伟,男,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副教授。从1999年9月起从事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与职业咨询工作,先后任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主任;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编委;编写、发表有关大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书刊、文章二十多部(篇)。